什么是出入息念?目的是什么?

题目

什么是出入息念?目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修出入息念的要领是什么?


正确答案: 让呼吸自然的进出,把觉知放在当下,放在出息或入息上,清清楚楚,如实观察就好。不要用自我意识去掌控呼吸,不要引导,放松、自然。从粗呼吸转到细呼吸,身心随之宁静下来。

第2题:

用出入息念坐禅有何优点?


正确答案: 可深(入深定)、可浅(摄心),可窄(专注一点),可广(扩大到面),可止(专修定力),可观(观三法印)。

第3题:

修出入息念,怎样让止与观配合?


正确答案: 通过观察呼吸的进出,让心澄静下来达到止,进一步去观呼吸的生灭变化,因为呼吸本身是一个法流。

第4题:

采用四念处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学习当下现观身、口、意的冲动。
2.如实深观,体悟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修四念处,有助于进入很微细的心行,看到很微细的身口意的展现、内心的变化。
3.如果有正知正见,采用四念处的全面修行,随时可能开悟、断结、证果。

第5题:

修出入息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要有正知正见的法义闻思基础。
2.了解出入息念的十六胜行。
3.了解四念处的内容。

第6题:

空海师父讲修出入息念时,为什么再次强调闻思的重要性呢?


正确答案: 是因为闻思对修行来讲实在太重要了。
一是为什么佛陀讲: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一定要掌握住,体会、体证到现象界的生灭现象,才能体证到涅槃寂静,这绝对不是以头脑去预设,都是可以实际去修正到的。
二是当你有了正确的闻思修之后,只要经过几次的禅修训练是可以见法的,所谓的见法、断结、证果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只要正确的闻思,就会有正确的修行,就能够掌握到止观双运,处处都可以见法。
四是每次闻法,然后在历缘对境时,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随时把法应用上来,那你每一天都在修,甚至是每一刹那都在修啊!

第7题:

请简述出入息念十六阶?


正确答案: 身:
1.长呼吸;
2.短呼吸;
3.一切身形觉知;
4.身形休息。
受:
1.喜觉知;
2.乐觉知;
3.心形觉知;
4.心形息觉知。
心:
1.心觉知;
2.心悦;
3.心定;
4.心解脱觉知。
法:
1.观无常;
2.观无欲;
4.观灭;
5.观断。

第8题:

怎么掌握出入息念的点、线、面、空呢?


正确答案: 一是这个“点”可以放在鼻孔或人中附近,也可以放在鼻腔内。
二是从鼻孔这一点开始,逐步下移到丹田,从一个点,去慢慢觉知到呼吸的全程,丹田的上下起伏,这就是“线”。
三是从丹田开始,再把你的觉知扩大到全身,把全身看成一个丹田,这就是“面”。丹田的起伏比较明显,全身的起伏较微弱,当你的觉察力提升,就可以把它扩展开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四是从全身,在放大到整个虚空。要领还是放松,不要去操控它。把你整个的注意力扩展到整个虚空,就是内身、内受、内心、内法再扩展到外身、外受、外心、外法。

第9题:

出入息念与四念处是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要修好四念处,一定要有出入息念的搭配;换言之,出入息念修好了,四念处就能应用得很好,二者不可分离。

第10题:

出入息念的十六阶前一到十二阶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是修止的过程,是让心越来越敏感锐利,就像磨刀,磨得锋利。这些都是做准备工作,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