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中说要布施身体,《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身体,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入菩萨行论》中说要布施身体,《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身体,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认为:“六度要逐一行持方可圆满,布施时不能持戒,持戒时不能修安忍……”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过,行持大乘佛法饶益众生,六度万行不可缺少,佛陀在因地时,所有行为均可摄于六波罗蜜多中。因此,我们听闻佛法、修学佛法、弘扬佛法时,具足六度至关重要,若不具足六度,不一定属于大乘佛法。

第2题:

有些人一听说大乘要布施身体,就胆战心惊,觉得特别可怕,为什么作者反而会说它很温和呢?


正确答案: 佛陀并没有要求刚学佛的人布施身体,在修菩萨行时,佛陀教导行人先以蔬菜等无足轻重的财物施舍给他人,久而久之心量可渐渐放宽,我执与我所执渐渐减弱,然后才尝试施舍较大的财物,乃至身体肢分等。这样层层递进修习,一旦觉悟自身空性的本质,对之生起了像菜叶一样无足轻重的感觉,那时候舍施身肉对菩萨又有何困难呢?

第3题:

建造师为什么要限制报考条件

国家不是说要人人平等吗?那为什么要限制这些,对很多人不公平,只要个人有能力考就得了,这不是和人人平等矛盾了吗


这个是制度,没有可商讨的余地。

第4题:

前面讲菩萨要全力摄受众生,这里又说要舍弃凡愚,前后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哪种误区?


正确答案: 这并不矛盾。以前的高僧大德也讲得非常清楚,如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里说:“虽无力利他,彼意乐恒行,何者具彼心,彼实行利他。”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利他的能力,但若具足一颗纯洁的利他心,实际上已经利益众生了。我们作为凡夫人,直接利益众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多大乘教典中说,倘若自己的能力尚不具足,可以通过利他的发心来利益众生。
当然,大家也不要认为只发心就行了,即使自己有能力、有机会,也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是不应理的。假如会受到环境的污染,那可以暂时保护自己,但如果有了不为外境所扰的修证功德,度化众生义不容辞。

第5题:

为什么说在科学研究中要坚持可观察性原理?


正确答案: (1)可观察性原则是指科学研究的范围应该是原则上可观察的物质客体。也就是说,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被人们的视觉器官直接感知到;或者借助于观察仪器最终被视觉器官间接感知到。
(2)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自然界,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但又必须通过我们的感官而感知其存在。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人的认识能力把握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我们是唯物论者,认为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我们是可知论者,又认为这种规律原则上是可以认识的。观察与实验就是科学认识获取感性材料的主渠道,而实验又离不开观察,故观察在科学认识中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基础、源泉和动力;也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因此,在观察、实验活动中,我们要遵循可观察性原则。

第6题:

论中说:“我们不清净的身体,如果有了菩提心,就会变得跟佛身一样。”若是这样,初发心的人为什么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请以理说明。


正确答案: 论中的观点主要侧重于菩提心的功德,是说如果相续中产生了菩提心,从因的方面就具足了佛身的相好庄严。但由于凡夫人并未断尽二障之故,所以从异熟果的方面而言,现在不可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由于菩提心的摄持,我们不清净的身变得像佛身一样有价值,堪为人天供养处,并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圆满佛果,具足种种相好庄严。

第7题:

有关服饰起源的学说下面不正确的是()。

  • A、装饰说
  • B、身体保护说
  • C、巫术说
  • D、模仿说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为什么说在食品制作中,食用香料的用量要适当?


参考答案:①使用香料的目的是强化和再现食品的香气,协调风味,突出食品的特性、特征;②食用香料通过口腔、鼻腔等多个器官接受刺激产生嗅感。由于人类对食用香料的感觉较敏感,因此食用香料的用量一定要适当,否则只会恶化食品的风味。

第9题:

既然《入菩萨行论》的内容在经论中已有,那我们直接学习经论就行了,寂天菩萨造论是否多此一举?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非多此一举。因为佛经的内容非常广泛,即使很多人想学大乘法义,但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若一一去翻阅《大藏经》,恐怕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大藏经》的内容特别多,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的寿命有限,思想纷繁复杂,琐事此起彼伏,智慧也非常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达佛陀的大乘教义是极为困难的。
另外,佛经一般是根据请法者当时的提问,佛陀随即回答,内容没有一定的次第,而这部《入菩萨行论》却摄集了所有大乘经论的精华教义,并将经论中杂乱无章的内容理顺成井井有条,零散的内容汇于一处,次第性地编排了修学内容,如果学习本论并深入研究,大乘佛法的教义就能完全通达。因此,寂天菩萨造论并非多此一举。

第10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
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