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细菌是下等微生物。”这话对吗?

题目
问答题
有人说:“细菌是下等微生物。”这话对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人说,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佛经中说“自性原本光明”,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既然本来是佛,那么什么时候变成无明凡种了呢?说“众生本来就是佛”,就和说“树种就是树”一样荒唐可笑。
“自性原本光明”这句话,本身就暗示了“现状混浊”。本质光明,现象混浊,是众生心的特点,“光明”表心性的净分,“混浊”表心性的染分。一染一净,一事一理,这就是心性的辩证法。佛法的根本就是解决这心性去染的问题。
如果众生原本就是佛,心性没有被污染,佛出世、转法轮、慧光普照的一切工作就毫无意义了。如果众生心质昏暗,没有可塑性,这佛法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众生心性本质光明,混浊不清非本质,可以改变。这就是佛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前提。

第2题:

有人说“知识越多知识障就越多”,“读佛经多,也会变成知识障”,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谈怪论。
照这些人的说法,没有知识的人就不会有知识障(所知障)。
弥勒大菩萨说:“不精通五明,虽然是大菩萨也成不了佛。”佛主张“无明”是苦根祸源。开发智慧、破除烦恼性无明和非烦恼性无明(所知障)就是彻底解脱、彻底自由。而开发智慧的途径是闻、思、修,即博学多闻、慎思明辨、反复实践。
佛法中的术语、概念,虽然各派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在佛教内部,还是有比较统一的解释标准,否则,佛教内部就不会有共同语言。所知障、知识障、智慧障、理障都是翻译上的差别,其含义都一样,是指“非烦恼性无明”。
非烦恼性无明很多,最典型的是“四不可知因”,即:
(1)因时不可知。即过去的、未来的很多事无法知道。
(2)因地不可知。即发生在别的地区、别的空间的事物不可知。
(3)种多不可知。即事物种类很多,不可能全知。
(4)细微不可知。即很多事物未显露的极细微性能、差别不可知。
这四不可知因,都是不可知的客观原因。但“二障”中的知识障或者所知障,是指众生主观意识中的一种特殊障碍,是获得理全知(如理智)和事全知(如量智)的主要障碍。
所以,所谓“知识越多,知识障越多”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第3题:

有人说佛是不分善恶、没有分别见的,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佛是遍知者,事物的全体包括胜义谛和世俗谛,遍知的意思就是完全可以见到事物的二谛。而认识事谛必须要有分别见,假如佛没有分别见,就等于说佛不懂得事谛,也就是说佛只懂得事物的一半。
什么叫作分别?很多人概念不清。“分别”就是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我们的五官是无分别的,如眼、耳等见到色相、听到声音都是现观无分别的东西,要认识事物就必须通过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比如说“这是朵红牡丹花”,对颜色的知觉乃至对这朵花的认知,眼睛本身是办不到的,是意识的作用,依靠经验回忆、分析推理等对事物进行鉴别。
人的智慧不是现观,完全是分别见,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到佛地的时候,对于法性的认知变成现观,而对于法相的认知则是分别观,也称妙观察智。思维运载的工具是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佛说法的时候也是用这两种语言,佛经也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下来的。
所以,把所有分别智一律破除,是非常错误的,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比如,佛见到一个人,这人是男是女?叫什么名字?穿的什么衣服?佛会分辨清楚的。假如连这点分别能力都没有的话,那是一种愚昧无知。但佛是遍知者,这在大乘佛教中没有丝毫的异议,除非否认佛是遍知者,否则就不能否认佛的抉择、妙观察智或者说分别见。
因此,必须承认佛有分别见。把佛菩萨的一切知见统统说成“无分别见”,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若逻辑上讲不通,怎能说它正确合理?把佛教理论全部纳入合乎逻辑的理性轨道,这是宗喀巴大师学派的特点。

第4题:

有人说“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说这话的根据是什么,不得而知。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也未经研究,所以没有发言权。但就佛教而论,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正是佛教极力所反对的东西,把它作为佛教的信仰本质和特点纯属是对佛教的歪曲。
佛陀释迦牟尼不止一次地教导说:“众比丘、众善知识:要像锻炼、切磨、鉴别真金那样,对我的言论经过鉴别再进行取舍,不要因为敬仰我而加以盲从。”(《律部经典》)弥勒在《般若庄严论》中说:“只有依靠理智、善于分辨之士,才不怕恶魔的事物的作用。”宗喀巴说:“对‘四谛’、‘十二因缘’等佛的教理的正确性,如果认为只靠对佛的教言的信仰相信而不能从逻辑上加以证明,那是对佛法正确性的根本性否定。”
又在《密集灯论疏》中说:“我们和外道(包括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和不信教的人)辩论中要用公认的事实为理由,不能以佛言为理由——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承认佛言的正确性。在这个意义上讲,逻辑推理论证占首要地位。”在《般若庄严论》中说:钝根弱智人“依信皈依”,锐根高智人“依理皈依”。这里所说的“依信”就是凭借言教立信,“依理”是依靠逻辑推理证明的正确理由立信。
因此,笼统说“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非学者所为。

第5题:

有人说:“细菌是下等微生物。”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有情识的生物和无情识的植物在佛教中有严格的区别。
佛经中说:“人的肉体是八万四千微虫的房舍。”这“微虫”指的就是“细菌”。僧律中规定僧人食用的水,要经过纱布过滤,就是为了防止伤害水中的微生物细菌。
从现在克隆技术的成功来看,“人的肉体是八万四千微虫的房舍”的佛语,应有新的解释。人体中的“八万四千微虫”,不单指人体内的“细菌”,也应包括“精虫”和人体的“细胞”,因为佛经中的“因陀罗网”能预言亚原子领域的物质结构,“微生物房舍人体论”,同样可以看做是人体生物结构深部秘密的洞察预见。

第6题:

有人说,修禅和净土什么也不用学,就可以开悟、往生甚至成佛,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如果可以这么简单走捷径的话,佛就不需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了。佛当时为何要说那么多经典?仅凭想象,连一个世间的海都渡不过去,能渡过生死之海吗?你可以试一试,站在长江岸边发个愿,能不能到达江对岸?佛教是实实在在的极为科学的东西,每一步都是实事求是的,不是一种虚无缥缈。
有的人还没有在横隔两岸的人海中深入一步,就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苦海,毫无自知之明地宣称:“啊!我已经到达彼岸!”这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怜!有些学禅的人说不需要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就像船,在到达彼岸后你可以扔掉它,但是在没有过河之前,就把这个船烧掉或砸掉,这是种聪明的抉择吗?看起来似乎很英雄,实际上很愚蠢,没有了船如何过河?开悟之前,甚至在成佛之前都要学习经典,十地菩萨还要灌顶传法,最后才能进入佛地。
佛陀留给世人的珍贵遗产就是一条永不沉没的“船”,一部“航海技术原理”,一张“航海图”,一个“指南针”,这就是全部佛法。我们要渡生死之海,就要依靠佛法这条可靠的“船”,根据“航海的技术操作规程”,按照选定的路线前进,然后才能到达彼岸。

第7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不重视佛典的研究,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纯属偏见。
藏传佛教在教义理论方面以佛经为根据,凡无佛经根据的说法一律不予承认,怎能说“不重视经典”?
但藏传佛教学习佛法,不是从原著经典入手,而是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入手,从掌握总的纲领性大论入手,不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不再重复前人已有定论的问题的研究,在有分析、有取舍地接受历代佛学大师的宏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更加深入、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佛典的真正内涵。

第8题:

有人说犹太教与基督教在穆罕默德出世以前,很早就改造了阿拉伯。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因为犹太教徒于公元前五世纪时,被奈布赫孜•乃苏里从巴勒斯坦,驱逐出境逃亡到赫贝尔来,在这里开始向阿拉伯宣传犹太教;后来也门国王祖南瓦斯也笃信犹太教,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他们对于阿拉伯并没有什么改造,那半岛上的居民固守拜佛,依然如故。同时,基督教的传教师们,于公元三世纪时,到奈吉兰宣传他们的宗教,阿拉伯东部的阿比西尼亚及北部的罗马两个强邻,都是信基督教的国家,这些也都是事实;但,他们对阿拉伯,并没有新的建设、任何影响,及促进阿拉伯人上进的地方啊!

第9题:

有人说,佛教说“法无定法”、“法门无量”,所以没有固定的体系,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有些人以“法无定法”和“法门无量”为借口,随心所欲地解释佛教,甚至把佛教的修行证道行为变成和外道迷信没有多大区别的随意性选择,这是对佛教理性原则的破坏。
“法”在佛经里面有十种含义。“法无定法”的“法”指的是万物;“法门无量”是说众生无量,心态各异,引入善道的智慧方便也与众生心态相应之义。在未入道之前用种种智慧方便引入正道,入道之后则按统一的轨道修行证果,这两件事并不矛盾。
所谓“方便”并非就是无原则的方便,其原则就是趋于解脱成佛之道。解脱成佛是佛法的统一轨道,如果离开这个原则就不成其为佛法了。这统一轨道就有一种在严格的逻辑规律控制下,与目标体系紧密相连的修道体系,以及总结概括修道规律、对修行人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
整个佛法就像无数零部件组成的一台精密的机器,制作这部机器的原理分散在经、论、律、续等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中。其中大部分经典都是阐明解脱大机器上的某一个部件或者零件。如果说“除了这一部经,其余什么也不要”,那就等于说拿了一个汽车零件就可以当汽车用,这是非常可笑的。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略论》将三乘佛教八万四千法概括为三士道,并将三士道纳入到菩提道的统一轨道,作为一个人一生学修的三个步骤,在般若理论结合修道实践方面提供了一个一法涵盖万法的全面系统的修道方案。
人天果是大、小乘共道;从人天果步入到中士道后,小乘与大乘在此分道扬镳,小乘人只求个人解脱,将此作为终极目标;而大乘佛教在修出世心后,推己及人,发为利众生而成佛的菩提心,步入上士道。
掌握佛教总体理论框架,在学修方面可以避免盲目性,避免走弯路、错路。

第10题:

有人说自己得到了各种大灌项,可以修任何密法,这话可靠吗?


正确答案: 在藏传佛教四续部中有多少密法,至今没有准确的统计资料,除了旧密宁玛派,仅新译密续无上瑜伽部,俗称母续一亿六千万种,父续七千万种。
仅格鲁派有传承的灌顶、随许不下于一千种,萨迦、噶举、宁玛、觉囊、息学等教派,各有自己的灌顶传承系列,藏传佛教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获得所有灌顶传承的人。所以“得到各种大灌顶”的话,只能对不懂佛法的人说。
同时,密法灌顶是灌什么顶,就只能修什么本尊。灌时轮顶,不能修大威德。所以,只灌了几种顶,或上百种顶,便说取得了“修习任何密法”的一张“合法的通行证”是说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