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三部门经济是指导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在内的经济,在三部门经济中,按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家庭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GDP=C+I+G;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和税收之和,即GDP=C+S+T。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恒等的.因此,得出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C十I十G=C+S+T
两边消去C可以得到:
I十G=S+T
即私人投资与政府购买之和等于私人储蓄与政府税收之和。这就是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照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只有政府、企业和家庭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1.6

B.2.5

C.5

D.4


参考答案:B

第2题:

在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I=S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的经济含义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错

第3题:

在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三部门经济中,从总需求角度看,国民收入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

B.从总供给角度看,包括消费C、储蓄S、税收T

C.税收是指总税收未减去政府转移支付的纳税额

D.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应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即C+I+G=C+S+T


正确答案:C

第4题: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正确答案: 三部门经济是指导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在内的经济,在三部门经济中,按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家庭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GDP=C+I+G;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和税收之和,即GDP=C+S+T。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恒等的.因此,得出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C十I十G=C+S+T
两边消去C可以得到:
I十G=S+T
即私人投资与政府购买之和等于私人储蓄与政府税收之和。这就是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第5题:

请分别就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经济国民收入核算角度:(1)分别写出三者对应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2)分别列出三者对应的储蓄构成,即能够用作增加国内资本存量的资金来源。


答案:
解析:
(1)①两部门经济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十l; 从收入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即y=C+S; 储蓄投资恒等式:I=S。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以后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②三部门经济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的角度:y =C+I+G,其中G为政府购买; 从收入的角度:Y=C+S+T,其中t为剔除了政府转移支付的净税收收入;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T- G)。其中,(T- G)可视为政府储蓄,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 负值。 ③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的角度:Y=C+I+G+(X-m); 从收入的角度:y =C-I-S+T+K,,其中K,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T—G)+(M—X+K,)。 其中,(M-X+K.)表示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2)对于两部门经济,国内投资等于国内储蓄,即消费者的投资与其储蓄相等。对于三部门经济,国内的投资等于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政府储蓄即为政府净收入和政府购买性支出之差。对于四部门经济,投资等于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与外国在国内的储蓄之和。

第6题:

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核算的国民收入,非常全面,没有任何遗漏,既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经济社会的经济绩效,也可以反映一个经济社会的经济福利状况。


参考答案:错

第7题: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常用指标。


参考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国民生产总值。

第8题:

在考察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时,通常把经济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成()

A.一部门经济

B.两部门经济

C.三部门经济

D.四部门经济


参考答案:A, B, C, D

第9题:

简答国民收入核算中四部门、三市场经济的均衡条件,并用其说明“双赤字”及其后果。


答案:
解析:

(1)四部门是指私人、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在四部门经济中,由于有了对外贸易,要使经济达到均衡,就需要使国民总产出等于四个部门对本国产出的支出之和,即产出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Y=C+I+G+NX,将其移项化简,可得四部门经济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S-I=NX。 具体到三市场中,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为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即Y=PE=C+I+G+NX;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为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等于其供给,即

外汇市场均衡的条件为外汇市场上本币的供给等于需求,其中,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来自于资本净流出,需求来自于净出口,因而其均衡条件为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即CF=S-I=NX。 (2)“双赤字”分别指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其中,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收入小于政府支出,贸易赤字意味着该国出口小于进口。“双赤字”会使一个国家的政府债务和贸易逆差不断积累,一方面,随着政府债务的积累,公众对于政府还债能力的担忧也会随着增长,若政府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最终,财政状况的不断恶化很可能导致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偿还债务,通货膨胀率也随着上升,甚至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赤字将使该国国内的部分生产厂商和劳动者受损,本币则通过进口不断流出,世界其他国家、机构或个人将持有更多该国货币或债券等资产,该国通货膨胀的部分代价将由其他国家分担,但是,若该国最终选择增加货币供给以稀释其债务,会使得世界市场对其货币币值和政府债务价值产生怀疑,进而引发债务危机,同时,持续的贸易赤字可能也预示着该国储蓄率过低,从增长理论来看,这将使得该国达到的稳态拥有较小的人均收入。

第10题: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可能存在的两个问题。


正确答案: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因GDP的数据是根据市场交换获得的,对那些非市场交易活动,但对实际产出具有影响的经济活动得不到反映。
(2)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与福利水平,产出不等于消费,它无法说明收入如何分配。
(3)GDP无法说明收入如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