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5岁。阴囊偏坠肿痛,痛引腰部,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

题目
问答题
患者,男,55岁。阴囊偏坠肿痛,痛引腰部,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辨证:肝肾不足,寒滞肝脉。
治法: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处方:暖肝煎。当归6g茴香6g乌药6g茯苓6g枸杞9g肉桂3g沉香3g生姜3片;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肉桂、小茴香温肾暖肝,理气止痛为君药;当归、枸杞补肝肾之虚,乌药、沉香散寒行气助止痛之力,共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寒和胃,皆为佐药。诸药配伍,补养、散寒、行气并用,以治虚寒气滞之疝气痛。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55岁。素有胃疾,1周前因气温聚降,胃脘疼痛更剧,经服西药3天后症状缓解。但今晨大便下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脾阳不足,统摄无权。
治法: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处方:黄土汤加炮姜炭。灶心黄土30g阿胶9g(烊)炮附子6g白术9g熟地黄9g黄芩10g甘草6g炮姜炭5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灶心黄土辛温而涩,温中止血,用以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土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然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者,阴血每亦亏耗,故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更配苦寒之黄芩与甘寒滋润之生地、阿胶,既可补阴血之不足,又能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另加炮姜炭温中止血。

第2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男,32岁。腹泻三年,大便3――5次/日,胃纳不佳,常觉胸脘痞闷,腹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正确答案: 辨证:脾虚湿盛气滞。
治法:补益脾胃,渗湿止泻,兼理气。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陈皮、木香。莲子肉6g、薏苡仁20g、缩砂仁10g、桔梗6g、白扁豆10g、白茯苓12g、党参15g、甘草5g、陈皮10g、木香10g、白术15g、山药20g;水煎服,日三次
方义分析: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加陈皮、木香增强行气除湿之功。

第3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男,55岁。患风湿性关节炎10年余,近日来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正确答案: 辨证: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处方:独活寄生汤。独活9g、细辛6g、防风6g、秦艽6g、桂心6g、桑寄生6g、杜仲6g、牛膝6g、当归6g、川芎6g、生地6g、白芍6g、人参6g、茯苓6g、甘草6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独活、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第4题:

患者,女,56岁。自述前3天因气候炎热,贪凉饮冷,后感腹中不适,继而便秘难解,腹中冷痛不止,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阳虚寒积。
治法: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处方:温脾汤加肉桂、吴茱萸。大黄15g、当归12g、干姜10g、附子12g人参6g芒硝l0g甘草6g肉桂10g吴茱萸10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逐积滞,大黄性虽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有温下之功以攻逐寒积,共为君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于姜温中助阳;肉桂、吴茱萸温中回阳,共助附子温中祛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

第5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男,45岁,农民。一身面目俱黄2天,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腹部微满,舌苔黄腻,脉沉数。


正确答案: 辨证:湿热阳黄。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处方:茵陈蒿汤。茵陈30g、栀子10g、大黄10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泻火解毒,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

第6题:

患者,男,78岁。两天前自觉神疲乏力,继而渐觉左侧肢体不利,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不禁,舌黯淡,苔白略腻,脉缓无力。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石菖蒲。生黄芪6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6g川芎6g红花6g桃仁6g石菖蒲10g水煎服
方义分析: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以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配合诸药以行药力,为佐使药。另加石菖蒲化痰开窍。

第7题:

患者,男,55岁。阴囊偏坠肿痛,痛引腰部,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肝肾不足,寒滞肝脉。
治法: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处方:暖肝煎。当归6g茴香6g乌药6g茯苓6g枸杞9g肉桂3g沉香3g生姜3片;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肉桂、小茴香温肾暖肝,理气止痛为君药;当归、枸杞补肝肾之虚,乌药、沉香散寒行气助止痛之力,共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寒和胃,皆为佐药。诸药配伍,补养、散寒、行气并用,以治虚寒气滞之疝气痛。

第8题:

患者,女,32岁。发病3年,手足厥冷,但不过膝、不过肘,面色咣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营血不足,寒凝经脉,血行不畅。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处方:当归四逆汤。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通草6g甘草6g大枣6枚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桂枝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当归养血和血,芍药助当归养血和营,细辛助桂枝温通血脉,通草通经脉、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诸药合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以使阳气充盛,寒邪得散,血脉畅行,诸症自愈。

第9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男,22岁。上吐下泻1天,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脉浮而濡。


正确答案: 辨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处方:藿香正气散。藿香15g、紫苏10g、白芷10g、半夏10g、陈皮6g、白术10g、茯苓10g、厚朴10g、大腹皮6g、桔梗6g、甘草3g、生姜3g、大枣3枚、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藿香、紫苏、白芷解表散寒,内化湿浊;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止泻,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除满,桔梗宣肺以利解表化湿;甘草、姜枣调和诸药及营卫。

第10题:

患者,女,35岁。近半年来,带量多、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濡弱。分析病例,作出中医的诊断,拟订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治法:补脾益气,疏肝解郁,化湿止带。
处方:完带汤。炒白术30g山药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9g苍术9g甘草3g陈皮2g黑芥穗2g柴胡2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臣以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君药补脾之力;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功;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达而脾土自强;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分利。佐以陈皮之理气,既可使君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柴胡、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使以甘草调药和中。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