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正式渊源)中的“法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题目
多选题
关于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正式渊源)中的“法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法律是国家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B

法律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依据或基础

C

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修改

D

基本法律的效力高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代中国的主要法律渊源


参考答案: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整个国家法律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与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具有以下特点:(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二)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三)具有特殊的制定主体和制定程序。(四)宪法有特殊的修改程序。
二、法律。这里的法律特指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宪法。狭义上的法律依其制定主体、调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法律和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一)基本法律、(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低于宪法和法律。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国务院所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凡是有规范性内容和性质的也属于法的渊源,与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四、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中央军委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是我国法的渊源之一。2003年4月,中央军委发布了《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该条例以《宪法》、《立法法》和《国防法》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明确了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制定、修改和废止军事规章的原则,划分了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和各总部、军兵种、军区制定军事规章的原则,划分了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和各总部、军兵种、军区制定军事规章的权限,还对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适用与解释、体例格式等作了统一规定和要求。
五、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在我国法的渊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指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适用于该地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主要涉及地方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事务。
六、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是规定本地区实行民族自治的基本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和工作制度以及其他各种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单行条例是根据本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针对某一方面具体问题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七、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为执行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八、特别行政区法。特别行政区法是指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或认可的,在特别行政区内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九、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的关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是国际法律的重要形式。国际条约的名称有很多,除条约外还有公约、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


第2题:

关于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正式渊源)中的“法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法律是国家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B.法律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依据或基础

C.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修改

D.基本法律的效力高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参考答案:A, C, D

第3题:

有关法的渊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B.一切国际条约都属于我国当代法的渊源

C.国家政策是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之一

D.法的非正式渊源不能作为法律推理中的“理由”


正确答案:ABD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法的制定机关不同而作出的分类。我国并未加入所有国际条约,加入的国际条约中也有采用保留的态度的。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都可以成为法律推理中的“理由”。

第4题:

关于法的渊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成文法没有法律效力
B.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渊源
C.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渊源之一
D.国际条约不属于法的正式渊源

答案:B
解析: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渊源,B正确。不成文法也是法的渊源,具有法律效力,A错误。司法解释不属于我国的法律渊源,C错误。国际条约属于法的正式渊源,D错误。

第5题:

关于法的渊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普通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在民法法系国家,判例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

B.在当代中国,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作为补充制定法的渊源的

C.非正式法律渊源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并不矛盾,同样可以适用在刑事法律的领域

D.《民法通则》第6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由此可见,政策是我国的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


正确答案:A
[答案及解析]A。在普通法系(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和制定法是法的正式渊源的两种主要形式,而在民法法系(太陆法系)国家,判例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A项正确。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步地、自发地形成的特定行为方式。在古代和中世纪,习惯曾是所有国家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法的渊源,那时的成文法主要是从习惯法演变而来。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习惯法的地位逐渐被规范性文件和判例所取代。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再把习惯作为主要的法的渊源。而在当代中国,只有法律承认其有效的习惯,才能作为补充制定法的渊源。B项错误。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存在,这些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并不能在刑事法律领域适用。C项错误。党的政策对法律的制定或实施都有指导作用,但在我国,政策并不作为正式的法律渊源加以适用。D项错误。本题A项当选。

第6题:

在当代中国法的形式(正式渊源)中,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可称为二级大法的是()

A.法律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

D.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参考答案:A

第7题:

下列关于法律渊源和法律部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A.同一个法律体系中不同的部门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不同,但价值取向、目标等方面却是趋同的

B.正式的法的渊源和非正式的法的渊源都具有说服力和法的约束力

C.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的区别在于有无明文规定和能否直接适用

D.一个法律部门可以包含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但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属于多个法律部门


正确答案:AC
【答案】A、C
【详解】C项正确。同一个法律体系中不同的部门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不同,但价值取向、目标等方面却是趋同的;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的区别在于有无明文规定和能否直接适用,这两者与教材表述一致。B项错误。因为非正式的法的渊源只具有说服力,不具有法的约束力。D项错误。一个法律部门可以包含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也能属于多个法律部门,比如刑法部门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而规定医师犯罪及其罚则的医疗法律规定则不仅属于刑法部门,也属于行政法部门。


第8题:

当代中国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 )形式。


参考答案:制定法

第9题:

关于非正式法律渊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习惯作为非正式法律渊源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B.作为非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指导性案例只能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
C.个人习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法的非正式渊源
D.党的政策对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A,B,D
解析:
考查法律渊源。C选项错误,能够作为法的非正式渊源的习惯只是指社会习惯。

第10题:

关于法律渊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渊源可以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
B.法的实质渊源是指法的真正来源,是法产生的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物质生活条件
C.法的形式渊源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
D.不同的法律渊源效力不存在差别

答案:D
解析:
某一行为规则之所以被认为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就是因为它是以特定方式创制出来的,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因此,不同种类的法律规范因其创制主体、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