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第2题:
A怒而挠之
B亲而离之
C卑而骄之
D惧而胁之
第3题:
对下列句子中双音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怎么样)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但是)
C.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怎么)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第4题:
第5题: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这是采用了哪种推理方式?
第6题:
"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中"不为已用"、"不为已死"的真正含义是:
A、不替自己出力,不替自己卖命
B、不被自己使用,不被自己死
C、不被自己使用,不替自己卖命
D、不替自己出力,不被自己死
第7题: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中“然”字是形容词,对的意思。()
第8题:
下面句子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现象的有()
A、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衣冠而见之
D、鲁仲连义不帝秦
第9题:
第10题:
下列句子中沒有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A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B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不是過也。
C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將何以封矣?
D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