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条第三款规定:“因被勒索给

题目
多选题
《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条第三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

“不正当利益”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C

“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D

第三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行为外部的、客观方面的要素即为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如行为、结果、行为对象等;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即为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故意、过失、目的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是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A项说法错误。 按照刑法理论的通说,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如果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便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果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对于“不正当利益”需要法官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B项说法正确。 通常的构成要件要素,是积极地、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要素,这种要素就是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C项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与行为人的行为有关的、积极地、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C项说法正确。 另外,虽然通常情况下构成要件要素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但例外地也存在否定犯罪性的构成要件要素,这便是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389条第3款规定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这便是行贿罪的客观要件中的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D项说法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贿赂犯罪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

A.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构成单位行贿罪

B.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虽然已经获得不正当利益,也不应认定为行贿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介绍贿赂罪论处

D.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按照近亲属的要求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介绍贿赂罪论处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 )

A.行贿

B.不是行贿

C.介绍行贿

D.介绍受贿


正确答案:B

第3题: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企业人员行贿罪

B.行贿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数罪


参考答案:C

第5题:

下列行为构成行贿罪的有()。

A.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子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 B.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 C.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 D.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但未获得不正当利益的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为谋取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不构成行贿罪。()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试说明:

(1)本条规定的罪名。

(2)本条规定的特点。

(3)本条所规定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含义。


正确答案:
(1)本条规定的是受贿罪。
(2)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刑法》规定,匡家工作人员包括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拟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利用职务之便是受贿罪客观方面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利用职务之便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职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作出一定行为的资格,是权力的特殊表现形式。具体是指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也即利用本人在职务上直接处理某项事务的权利。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而收受他人财物,是典型的受贿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受贿罪是利用职权的便利条件构成的。例如.负责掌管物资调拨、分配、销售、采购的人,利用其调拨权、分配杈、销售采购权,满足行贿人的愿望;而收受财物。
②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即不是直接利用职权,而是利用本人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而本人从中向请托人索取或存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实践中,利用第三者职务上的便利,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亲属关系,二是私人关系,三是职务关系。至于前两种情况,利用的主要是血缘与感情的关系,与本人职务无关。对于单纯利用亲友关系,为请托人办事,从中收受财物的,不应以受贿论处。在第三种情况下,则与本人职务有一定关联。受贿人利用第三者的职务之便受贿,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利用第三者的职务之便。必须以自己的职务为基础或者利用了与本人职务活动有紧密联系的身份便利。其二,是受贿人从中周旋使他人获得利益。根据司法实践,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一般发生在职务上存在制约或者相互影响关系的场合。

第8题:

我国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

A.受贿罪

B.行贿罪

C.贪污罪


正确答案:B

第9题: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 ),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A.不合法利益

B.不正当利益

C.正当或者不正当利益

D.正当利益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关于行贿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B.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也是行贿

C.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D.行贿罪和受贿罪是双向犯罪


参考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