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房一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房一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1)P波:是代表左右心房的去极化。
(2)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
(3)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4)PRIüJ期(或PQ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延长。
(5)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6)STA:代表心室已全部处于去极化状态,各部分之间无电位差,曲线回到基线水平。

第2题: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在于
A.使心肌细胞不发生强直收缩 B.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
C.避免房室收缩重叠 D.使心肌同步收缩


答案:C
解析:
不同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不同,因此兴奋在心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是不同的:心房肌0.4m/S,前 结间束lm/s,房室交界结区0.02m/s,心室肌lm/s。可见房室交界处传导最慢,称房-室延搁。如此,可 保证心室收缩必定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以避免房室收缩重叠。

第3题:

简述正常菌群的定义及其生理学意义:


参考答案: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normalflora)。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正常菌群通过受体和营养竞争,以及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等方式抵抗致病菌,使之不能定植或被杀死。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也可刺激免疫系统发生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免疫应答。4、抗衰老作用: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5、抑瘤作用:

第4题:

简述基底膜带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基底膜带的4层结构通过各种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除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等作用,因表皮无血管,营养物质即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而代谢产物又可通过其进入真皮。一般情况下,基底膜带限制分子量大于40000,的大分子通过,但当发生各种损伤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及其他大分子均可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基底膜带结构异常可导致真皮与表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

第5题:

简述生物钟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其意义在于:
1〕它是动物的生物行为计时器。
2〕生物钟的调节机制能够将一些生理过程和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紧密结合起来,使动物更容易适应环境。
3〕医学上可利用生物钟的知识鉴别,诊断周期性疾病,控制给药时间,掌握病畜对药物的耐受规律。
4〕在生产上可用于控制禽的产蛋,调节牛、羊的发情和配种。
5〕在杀虫害方面,可帮助确定最佳施药时间。

第6题: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 ) 。


正确答案:D

第7题:

房一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心室肌不产生强直收缩

B.有利于心室肌几乎同时收缩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发生同时收缩

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答案:D
解析:
房室交界处的兴奋传导较慢,延搁时间较长,这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心房兴奋后,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引起心室兴奋收缩,可避免心房和心室收缩重叠现象,有利于房室的有序收缩,且心房先收缩可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使心室血液充盈充分,有利于心室射血。

第8题:

简述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食管的生理狭窄及其临床意义如下:食管由上而下共有4个生理性狭窄,是易受损伤及异物存留的部位。①第1狭窄:为食管入口,由环咽肌收缩而成,为食管的最狭窄处,因此也是异物最易嵌顿的地方。而且食管入口的后壁有2个肌肉薄弱区,分别为环咽肌上三角和环咽肌下三角,食管镜检查时易为食管镜所损伤而导致穿孔。②第2狭窄: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距第1狭窄约7cm。③第3狭窄:距第2狭窄较近,约4cm,是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而成。④第4狭窄:是食管穿膈裂孔所致,距门齿约36cm。4个生理性狭窄由上往下异物嵌顿的可能性逐渐下降。

第10题:

简述氧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氧离曲线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与离解特性的曲线。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饱和度主要取决于氧分压(PO2),并呈正相关。PO2降低时,氧解离增多,氧饱和度下降。氧离曲线呈S形,曲线上部较平坦,说明当PO2在60mmHg~100mmHg之间时,虽然PO2变化较大,但氧饱和度变化却很少。只要肺泡PO2不低于60mmHg,血氧饱和度仍可保持在90%,从而可维持对全身组织的氧供应。如果增加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将PO2提高至100mmHg以上,但血氧饱和度提高甚微。曲线下部陡直,相当于PaO2在20mmHg~40mmHg水平(正常组织PO2水平),表明轻微PO2的下降即可使较多的氧解离出来,利于组织摄氧改善缺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