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流量调节有何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肾血流量调节有何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①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到-55mv,为绝对不应期,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细胞兴奋性为零。在膜电位从-55mv复极化到-60mv期间,钠通道开始复活,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局部反应,但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和绝对不应期合称有效不应期。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复极化到-860mv期间,钠通道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达到正常状态。细胞的兴奋性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从-80mv复极化到-90mv期间,钠通道已经复活,膜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小于正常,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舒张早期结束。心肌细胞只有在舒张早期之后,才有可能在受到有效刺激作用时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可能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这也就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可以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第2题:

肾血流量受何种因素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对肾血流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肾血流量受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自身调节;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一般认为肾脏无副交感神经末梢分布;交感神经兴奋通过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第3题:

比例式调节器有何特点?比例积分调节器有何特点?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比例式调节器是最基本的调节器,它的输出信号变化量与输入信号(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即偏差)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该调节器能较快地克服干扰,使系统重新稳定下来。但当系统负荷改变时,不能把被调参数调到设定值从而产生残余偏差。
比例积分调节器(PI调节器)的输出既有随输入偏差成比例的比例作用,又有偏差不为零输出一直要变化到极限值的积分作用,且这两种作用的方向一致。所以该调节器既能较快地克服干扰,使系统重新稳定,又能在系统负荷改变时将被调参数调到设定值,从而消除余差。
应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PID调节器),当干扰一出现,微分作用先输出一个与输入变化速度成比例的信号,叠加比例积分的输出上,用克服系统的滞后,缩短过渡时间,提高调节品质。

第4题:

通常情况和紧急情况下,肾血流量是如何调节的?各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安静情况下,血压基本稳定,肾动脉压波动在80-180mmHg(10.7-24KpA.范围内,通过肾脏的自身调节维持肾血流量稳定,从而保证了肾脏的泌尿功能。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如大出血,将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产生应急反应,使肾血管特别是入球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有效滤过压也降低,滤过减少而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既能维持一定的血容量,又能使血液重新分配,对于紧急情况下保证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第5题:

通常情况下和紧急情况下肾血流量是如何调节的?各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⑴安静情况下,血压基本稳定,肾血压波动在80~180mmHg(10.7~24KPa)范围内,通过肾脏的自身调节,维持肾血流量稳定从而保证了肾脏泌尿功能。
⑵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如大出血,将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产生应急反应,使肾血管特别是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有效滤过压也降低,滤过率减少而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即能维持一定血流量,又能使血液重新分配,对于紧急情况下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第6题:

肾血流量调节有何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1)自身调节:在动脉血压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自身维持并相对稳定。(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或参与)。因此,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通过入球小动脉自身的不同舒缩程度来调节入球小动脉血流阻力的变化,以保持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当然,超出这一范围,肾血流量就会随之改变。
意义: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是维持肾排泄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
(2)但在剧烈运动或需全身循环血量需重新调整时,通过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同时引起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肾血管平滑肌强烈收缩→肾血流量明显↓→以保证心、脑更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这种“移缓济急”的措施,对于维持当时生命活动需要显然有一定意义)

第7题:

肾主闭藏对精气有何生理意义?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第8题: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机体最普遍的调节方式是什么?


正确答案: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是最普遍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快,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特点: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自身调节的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影响范围比较局限。

第9题:

氧解离曲线有何特点?这些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1)氧解离曲线上段,相当于PO2在8.0~13.3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较为平坦,表明在这段范围内PO2的变化对氧饱和度影响不大。生理意义在于:当吸入气或肺泡的PO2有所下降时,只要不低于8kPa,氧饱和度仍保持在90%以上,不致于发生缺氧。
(2)氧解离曲线中段,相当于PO2在5.3~8.0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走势较陡。此时,每100ml血液流过组织时可释放5mlO2,能满足安静状态下组织的氧需量。
(3)氧解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在2.0~5.3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走势最为陡峭。生理
意义在于:当组织代谢增强时,有足够的氧供应。组织活动加强时,耗氧量剧增,PO2明显下降,血液流经这样的组织时,氧饱和度可降到20%以下,即每100ml血液释氧量可达15ml之多。

第10题:

激素分泌的反馈性调节机制有哪些?各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1)轴系反馈调节效应: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在激素分泌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轴系是一个有等级层次的调节系统,系统内高位激素对下位内分泌活动多起促进性调节作用,而下位激素对高位内分泌活动具有抑制性调节作用,从而形成具有自动控制能力的反馈环路。长反馈是指调节环路中终末靶腺或组织分泌的激素对上位腺体活动的反馈影响;短反馈,是指垂体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活动的反馈影响;超短反馈则为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受其自身分泌的调节肽的影响,如肽能神经元可调节自身调节肽受体的数量等。通过这种调节方式,维持雪中各级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人体的轴系主要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
(2)代谢物调节效应:很多激素都参与细胞物质代谢的调节,而在血中反应代谢状态的物质又反过来调整相应激素的分泌水平,形成直接反馈效应。如进餐后,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结果血糖回降;血糖降低则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态。这种激素作用所致的终末效应对激素分泌的影响更直接,及时地维持血中某种成分浓度的相对稳定。
(3)有些激素分泌受自我反馈的调控,如当钙三醇生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抑制其合成细胞内的1α羟化酶系活性,限制钙三醇的生成和分泌,从而使血中钙三醇水平维持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