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题目
多选题
通常认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

政治素质教育

B

思想素质教育

C

道德素质教育

D

科学文化素质

E

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各方面都优秀的“全才”,而“全才”在目前社会条件下是很难有的,因而素质教育无法贯彻实施。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以上观点是错误的.是对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错误理解,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2题:

#_8,既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答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解析:

第3题:

你认为素质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同时实施素质教育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配合。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人自身的发展,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个体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高度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和谐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完善个体发展,培养“和谐主体”的作用;2.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第4题:

你认为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
(1)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途径有两方面:一是了解身边学生的心理表现,注重通过课堂教学、作业审批和师生日常交往进行观察;二是关注媒体的相关报道及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从中了解最新的相关信息,
进而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教师要提高这方面的观察能力,要善于了解、善于分析、善于概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这样才能在观察基础上做出诊断,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挫折心理、个性心理、考试心理、个性心理等。个性心理缺陷的表现较多,如偏激、狭隘、嫉妒、神经质、依赖、怯懦、自卑、孤独、猜疑、害羞、虚荣等,特别是自卑、嫉妒和虚荣。
(3)明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便准确透视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
(5)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技术。教师应力求“三到”:一是情到。二是言到。三是眼到。

第5题:

( ),既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答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解析:
提示:请参考答案,输入的答案要和答案显示,有“,”“《》” ”“ 一模一样才会显示正确。

第6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认为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因此提出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认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但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却是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要求“形成鼓励进行新的课程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7题:

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1)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2)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由上述材料可知,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均有失偏颇,都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因此,要从认识人手,全面提高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①素质与特长、素质教育的关系:特长是一种或几种技能和能力,而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某个方面的品质或条件。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得到全面、和谐、充分、主动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者之间有联系,能够互相促进。但不能一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特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素质,有选择地学习特长,这就要注意平时多观察孩子,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特长,否则,不仅无益,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②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从概念上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他们都应当遵循同样的教育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应当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如果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搞素质教育,则会混淆视听,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知所终。目前,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中是普遍现象,教师、家长均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现在孩子们累,就是既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又要承担素质教育的活动负担,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校、家庭协调压制孩子,这种现象值得注意。③关于“合格”的认识。这里老师讲的合格,实际是指的考试“合格”,是一个狭窄的概念。作为素质教育的“合格”,是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格发展上。“合格加特长”,只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④材料列举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下渴望素质教育的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愿这一过程缩短一点,尽快上升到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使我们的孩子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

第8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或多上文体课,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实践中的偏颇。请您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分析上述观点。


正确答案:


第9题: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2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怎样看待这些认识,素质教育应如何实施?


正确答案: 1.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第10题: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多年,现在国家又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推行素质教育,有人认为应试教育要升学率,素质教育也要升学率,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
⑴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的价值观深受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是以现代社会的期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和尺度的。
⑵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⑶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一种“授之以鱼”的方法,素质教育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
⑷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仅以考分为尺度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以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标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