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的提出者是()

题目
单选题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的提出者是()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严复

D

魏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闻报》的宗旨是()。

A.“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B.以通外情为要务

C.盈利

D.“开风气、拓见闻”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下列关于中国教育史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B.严复的“三育论”是指“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 ”
C.《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是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D.蔡元培提倡“五育并举”,五育是指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教育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教育史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劳动教育”不是五育之一,而是“军国民教育”。

第3题:

严复不仅强调“开民智”,还强调“鼓民力”、 “新民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简要论述严复的“三育论”。


答案:
解析:
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建构教育目标的第一人。他的德、智、体“三育论”首次在《原强》中提出,认为一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取决于国民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水平。中国欲改变贫弱状况,就必须从提高国民这三方面的素质着手。所谓“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即是:提倡体育;全面开发人民的智慧,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改变传统德育内容,用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伦理道德,培养人民忠爱国家的观念意识。严复所论德、智、体三育兼备的教育目标体系,无论是其结构要素,还是各育内容,都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模式。

第5题:

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A.新民德
B.移民风
C.增民财
D.强民体

答案:A
解析:
故迭A:严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变人心”工程,是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

第6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严复的教育目标()

A.鼓民力

B.保民生

C.兴民德

D.开民智


参考答案:B

第7题:

严复设计的教育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是(  )

A.鼓民力
B.开民智
C.兴民德
D.审美

答案:C
解析:
重视德育,放在核心地位。

第8题:

严复三育并重的目标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简述严复的三育论。


答案:
解析:
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学说的影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取决于那个国家的民力强弱、民智高低、民德的好坏。以此来考察中国,他认为中国最大的忧患不是政治腐败,而是愚、弱、贫。在《原强》中首次阐发了他的“三育论”。所谓“鼓民力”就是提倡体育;“开民智”就是要全面开发人民的智慧,核心是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和训话辞章之学,讲求西学;“兴民德”主要是从改变传统德育内容,用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伦理道德,培养人民忠爱国家的观念意识。这三育教育就是要用资产阶级的德、智、体三育武装国民,取代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他还强调这三育是统一的、相互联系、不可偏废。这种教育观实属教育救国论,但也确实切中中国当时的时弊,具有某些启蒙作用。

第10题: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的提出者是()

  • A、梁启超
  • B、康有为
  • C、严复
  • D、魏源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