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古典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贡献和启示

题目
问答题
述评古典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贡献和启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是指弗洛伊德自己所创立的理论体系,
①其主要理论观点有: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三我人格结构;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观;
②主要的研究方法;
③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贡献有:开创了无意识研究的新途径,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研究问题,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临床法传统;
④启示,结合理论中的某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建构主义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其主要内容有:(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2)学习观。首先,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再次,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最后,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一顺应一同化一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3)学生观。首先,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实践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实践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建构主义是当代学.--j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

第2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是瑞士的发展心理学家,终身致力于个体认识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1)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实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个体认知发展基本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成熟指的是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练习和经验指的是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的作用。社会性经验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一种新的建构。(3)认知发展的阶段其一、感觉一运动阶段(0~2岁)。此为儿童思想的萌芽期。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其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凭借表象思维,他们可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其三、具体运算阶段(7—l1、12岁)。这一阶段相当于小学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其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要想发展个体的认知能力,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1)提供活动。为了增进儿童的活动经验,应该为他们提供大量丰富的、在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2)创设最佳的难度。根据他的观点,认知发展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材料,促进学生认知发展。(3)了解儿童如何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儿童的认知发展。(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到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发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更加主动。(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他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3题: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正确答案:

第4题:

试述评皮亚杰对游戏理论的贡献。


正确答案: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反对把游戏看做是一种本能活动,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而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另外,他把游戏看作儿童认知方式,把游戏和儿童的认知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教育作用于游戏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他的理论中,游戏发展的阶段理论是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中的闪光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5题: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管理的贡献?


正确答案: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职工是“社会人” ;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效率取决于士气。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开创了管理理论的新视野,为管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以物为本到行为科学阶段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6题:

比较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并说明各学派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案:
解析:
(1)各学派研究的内容、方法和主要观点: ①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它强调研究意识经验及其构成成分;认为意识由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组成,主张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探讨意识内容、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 ②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它强调研究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S- 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主张采用观察和实验等客观的方法,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③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它强调研究潜意识,研究性本能的动力作用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主张采用临床观察(如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方法解释由本能和生物驱力产生的行为,试图解决个人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2)各学派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①构造主义作为科学心理学的第一个流派,倡导实验心理学,促进了对心理学问题的实验研究。 ②行为圭义推动了心理的客观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心理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③精神分析学派开拓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深化了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研究,促进了心理治疗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第7题:

维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请说明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实践启示。


答案:
解析:
首先,小明在考试成绩不理想后把原因归结于“没有猜中考试题目“,这是一种 把失败原因归结于运气的表现。小明和小英一同依靠猜题复习应考,这也是投机取巧不能 正确归因的体现。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把人们活动的成败分成三个维度,分别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将自 己的成败归千不同因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按照这种理论,小明把失败的原因归结 为运气不好,这属千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会产生气愤书从而会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在成功或失败后正确地归因, 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并能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而不 是在考试之前像小明和小英两位学生一样依靠猜题去应对考试。

第8题: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1)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和知识观。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或补充其已有的概念。还要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

第9题:

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正确答案: 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
(1)组织是一个分工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系统(3)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4)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5)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
从上述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组织结构的体系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传统的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责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他们只研究结构,研究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如何订立法律规则,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忽视对组织当中人的行为的研究.(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第10题: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和理论缺陷是什么?


正确答案:古典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重商主义以来的经济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为后来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古典经济学进步性的标志主要是:
1.把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2.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并做出了初步的科学分析。古典经济学以“自然秩序”观点作为思想原则,客观研究了当时的主要经济问题。
其主要贡献是:
1.研究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探讨了发展市场经济、增加国民财富的富国裕民之道。
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
3.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并作出了论述。
4.试图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分析。
5.也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等理论作了重要论述。
缺陷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中有许多重大的关键性理论还没有在这一体系内得到解决,或者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比如价值理论方面的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剩余价值等问题。
2.其理论中存在着一些混乱,合理的科学因素往往与错误的、不合理的因素并存,有时还有一些辩护性因素混杂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