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玻璃均化效果的措施

题目
问答题
改善玻璃均化效果的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升高均化温度降低玻璃液的黏度、热对流和气泡上升的搅拌作用、提高玻璃液的表面张力
浮法图:的配合料经熔化、澄清、冷却,成为1150~1100℃左右的玻璃液,通过熔窑与锡槽相连接的流槽,流入熔融的锡液面上,在自身重力、表面张力以及拉引力的作用下,玻璃液摊开成为玻璃带,在锡槽中完成抛光与拉薄,在锡槽末端的玻璃带已冷却至600℃左右,把即将硬化的玻璃带引出锡槽,通过过渡辊台进入退火窑。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玻璃液均化目的时什么?


正确答案: 分散不均质体,使玻璃液成分均匀分布。

第2题:

简述玻璃液的均化机理?


正确答案:在玻璃液的均化阶段,其化学组成和温度却是不均匀的,由于化学组成不均而存在浓度差引起分子的扩散运动,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对流运动,由气泡上升而引起的搅拌作用,使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温度趋于均匀。

第3题:

玻璃液的均化


正确答案:玻璃形成后,玻璃液的化学成分和温度都是不均匀的。玻璃中化学成分和温度都均匀一致,消除夹杂不均体的过程。

第4题:

均化效果是指()。


正确答案:进料与出料中某成分的标准偏差的比值

第5题:

如何提高玻璃液的均化速度?


正确答案:1.保持较高的均化温度2.搅拌玻璃液3.合理控制玻璃液的流动

第6题:

利于提高炉缸热量,改善煤气能利用的措施均利于喷吹效果。()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改善玻璃均化效果的措施


正确答案:升高均化温度降低玻璃液的黏度、热对流和气泡上升的搅拌作用、提高玻璃液的表面张力
浮法图:的配合料经熔化、澄清、冷却,成为1150~1100℃左右的玻璃液,通过熔窑与锡槽相连接的流槽,流入熔融的锡液面上,在自身重力、表面张力以及拉引力的作用下,玻璃液摊开成为玻璃带,在锡槽中完成抛光与拉薄,在锡槽末端的玻璃带已冷却至600℃左右,把即将硬化的玻璃带引出锡槽,通过过渡辊台进入退火窑。

第8题:

改善结晶器传热效果的措施?


正确答案: (1)合理合适的锥度(2)MD使用润滑剂(3)改善结晶器冷却(4)减少钢水过热度(5)拉速提高,热流增大

第9题:

改善玻璃均化效果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证原料和配合料质量,对配合料进行粒化、烧结等预处理;
(2)进行人工均化(如机械搅拌、池底鼓泡等),加强扩散;
(3)采用先进的熔制技术(如电熔窑可减少挥发);
(4)对挥发量大的玻璃液可采用密封和液面挡料、撇料、定期池底放料等方法;

第10题:

影响连续式均化库均化效果有哪些因素?防止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入库生料水分: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烘干原料和出磨生料的水分。
(2)库内最低料面高度的控制:一般要求库内最低料位不低于库有效直径的0.7倍,或库内最少存料量约为窑的一天需要量。
(3)搅拌室内料面高度的稳定:操作时应保持搅拌室内实际料面高度为h1±0.5(m)。当料面超过此范围时,应减少或短时间内停止环形区供风;当室内料位太低时,应增加环形区的供风量。
(4)混合室下料量:操作时应保持在不大于设计下料量的条件下,连续稳定地向窑供料,而不宜采用向窑尾小仓间歇式供料.
(5)库顶加料装置堵塞:经常定时检查各小斜槽的输送情况,可以避免堵塞现象发生。
(6)库内物料下落不匀或塌方:限制入库生料水分,使之不超过规定范围,并将库内原有生料尽量放空后再喂入较干的生料。
(7)回转式空气分配阀震动或窜气:当分配阀震动较严重时,应将阀芯卸下检查。若磨损不大,可用煤油清洗后再装上,可使用粘度较小的黄油。若平均匀磨损较大,则应更换阀芯。当阀芯加工精度不高和产生不均匀磨损后,阀芯与阀体之间会窜气,此时可用增加润滑黄油的方法改善阀芯与阀体间的密封,如不见效,则应对阀芯和阀体进行研磨加工或更换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