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土壤结构的好坏?

题目
问答题
如何评价土壤结构的好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团聚体的稳定性
团聚体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微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通常用>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过水筛)的含量作为衡量土壤结构的重要数据。水稳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胶结物质的类型:
有机胶结、钙质和铁质胶结水稳定性好;
无机胶结、一价阳离子较多的水稳性差。
(2)土壤合理的孔隙度
合理的孔隙度,既要求土壤能通气、透水,又要求能保水、保肥,水、气、热协调。
一般情况,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形成的团聚体总孔隙度较大,常在40-60%,无机胶体(粘土矿物)形成团聚体的孔隙度较小,一般<40%。而且孔隙比例要求合适,毛管孔隙占总孔隙的40%,非毛管空隙占60%为好。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整版钢笔仿宋体中,如何评价它的好坏?


正确答案:高低、宽窄是否一致,繁简是否统一,有无错别字

第2题:

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如何识别?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根据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判别。

第3题:

什么是爆破效果,如何评价它的好坏?


答:爆破效果就是实施爆破后,使被爆体(爆破对象)形成的破坏形态、块度、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综合结果。
评价一次爆破效果的好坏,主要是评价该爆破与实施前的预期是否相符。

第4题:

什么叫土壤结构?常见的土壤结构有哪几种?土壤结构好坏的指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指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常见土壤结构有:
(1)块状结构
(2)核状结构
(3)柱状结构
(4)片状结构
(5)团粒结构
判断土壤结构好坏的指标如下:
A、土壤团聚体以圆润、多孔为好,而有棱角而致密的不好
B、在湿润状态时用手指稍用力能压碎的好,用手指压不碎或一压就散的不好
C、放在水中易散成微团聚体的好,不易散开或立即散成单粒的不好
D、团聚体表面的裂痕多而粗糙的好,光滑和细致的不好
E、由多级团聚体组成的好,单一的团聚体不好
F、有机物质胶结的好,粘粒和其它无机物质胶结的不好

第5题:

如何评价消泡剂的好坏?


正确答案: 评价消泡剂的好坏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要有好的消泡效果,这主要是从消泡时间来看,好的消泡剂其消泡时间一般在2h以上;其次是不会影响装置的产品质量;再次就是不会影响下游装置的生产。除此之外,在评价消泡剂时还要考虑其性价比。

第6题:

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如何?土壤结构在肥力上的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分两个阶段:(1)原生或次生矿物颗粒经范德华引力、库伦引力或植物根压而相互粘结、凝聚成复粒或原生微团聚体。其中包括无机粘粒之间的凝聚作用,有机-无机的复合作用。
(2)微团聚体再通过粘结、胶结、根毛和菌丝体的固结等作用而成为团聚体。
土壤结构影响着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分配情况,从而影响着土壤与外界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交换,影响着土壤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破坏过程,就是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和退化的过程。以团粒结构为例,
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
④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第7题:

简述如何评价自交系的好坏?


正确答案:① 能否选配出优势明显的杂种一代(杂种一代优势明显)
② 能否生产出大量的杂种一代种子和亲本自身种子。

第8题:

如何保持和恢复良好的土壤结构?


参考答案:1合理的土壤耕作。2合理轮作与间套种。3增施有机肥料。4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5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第9题:

如何评价土壤结构的好坏?


正确答案: (1)团聚体的稳定性
团聚体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微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通常用>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过水筛)的含量作为衡量土壤结构的重要数据。水稳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胶结物质的类型:
有机胶结、钙质和铁质胶结水稳定性好;
无机胶结、一价阳离子较多的水稳性差。
(2)土壤合理的孔隙度
合理的孔隙度,既要求土壤能通气、透水,又要求能保水、保肥,水、气、热协调。
一般情况,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形成的团聚体总孔隙度较大,常在40-60%,无机胶体(粘土矿物)形成团聚体的孔隙度较小,一般<40%。而且孔隙比例要求合适,毛管孔隙占总孔隙的40%,非毛管空隙占60%为好。

第10题:

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如何?


正确答案: 分两个阶段:
(1)原生或次生矿物颗粒经范德华引力、库伦引力或植物根压而相互粘结、凝聚成复粒或原生微团聚体。其中包括无机粘粒之间的凝聚作用,有机-无机的复合作用。
(2)微团聚体再通过粘结、胶结、根毛和菌丝体的固结等作用而成为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