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环境法实施的监督机制。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环境法实施的监督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环境法的概念和分类。


正确答案: 环境法是指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环境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

第2题:

简述环境法实施的监督机制。


正确答案:国际环境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包括信息报告、监督和监控机制。报告制度主要是要求缔约方定期向环境条约的主管机关报告履行条约的情况,其中包括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相关国内法律、政策的基本情况,以及条约的执行情况,以国家报告的形式定期提供给条约主管机关,并由主管机关向其他缔约方和国际社会公布。监督是指在受影响的环境内实地取样在内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通常有相关企业本身、企业联合会或环境管理机关执行监督的职能。监控是指持续、不间断的监督、评估,它为进一步的决策提供了反馈,通常负责监控的机构在监督报告的基础上可以介入有关的履约活动。

第3题:

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包括( )。

A.政策保障机制

B.社会保障机制

C.匿名举报机制

D.司法监督机制


参考答案:BA

第4题:

环境法的实施包括()。

  • A、守法
  • B、司法
  • C、立法
  • D、执法

正确答案:A,D

第5题:

宪法实施监督机制不包括()

  • A、匿名举报机制
  • B、政策保障机制
  • C、立法监督机制
  • D、社会保障机制

正确答案:A

第6题:

简述环境法律协调发展原则含义及其如何贯彻


正确答案:①含义: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该原则要求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几点认识
A.协调发展原则与国际上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虽然文字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就是切实做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三者的可持续发展。
B.1983年在我国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就把这个原则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C.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又加强了这一原则。
②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
A.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各级决策机关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必须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统筹考虑,综合平衡,科学决策。
B.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且做到“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C.明确各类主体的环保责任; 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的环保责任。
D.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1)结合地区实际,明确功能定位和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保目标有机结合。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第7题:

简述农业环境法原则。


正确答案: 农业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农业环境法所确认的、体现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农业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包括:
(1)农业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5)农业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第8题:

简述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完备阶段立法的特点。


正确答案:这一时期的立法有如下特点:
(1)为了提高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地位,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国家把环境保护规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2)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3)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措施。
(4)把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
(5)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渗透。在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也制定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的法律规范。
(6)环境立法的完备化和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是环境法从传统法律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9题:

简述环境法的特征。


正确答案:环境法是环境科技与法律的结合;环境是以生态为重心,而生态必须以自然科学为控制和管理的依据,因此,环境保护包括法律对环境社会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环境科学技术相结合,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科学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通过一系列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操作规程等形式体现出来。环境法是社会法;环境法既不属于传统的公法范畴,也不属于私法范畴,而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社会法的范畴。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由于环境法调整的范围相当广泛,涉及的社会关系复杂,运用的手段多佯,从而决定了其所采取的法律措施的综合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部门法。环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可持续发展;环境法不仅包含一般的价值观念,如公平、正义、效率、秩序等,还有其特有的价值指向:可持续发展。

第10题:

简述近代环境法的特征


正确答案:①环境资源立法缺乏系统性,自然保护和污染防治立法相互分离,没有结合;
②以自然资源立法为主,污染防治法较少;
③立法表现形式基本上是单行的专门立法,没有综合性立法;
④防治污染立法中强调技术性措施,具有强技术性特点;
⑤调整方式主要是民事救济方式,而经济激励、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很少;
⑥环境资源管理权比较分散且地方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