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一新建双线铁路,设计行车时速160km,其中某段路基8.5km,设计填挖平衡,大部分填筑高度3~5m,挖方段坡度不大,山体除表层外,部分为中风化砂岩,部分弱风化,沿线两侧有少量村庄,无重要建筑物,最大挖深12m。填筑区有两段各长500m的软弱地基,软弱层厚最大处为2m,其余为种植土。其中挖方路堑在中间,两边为填筑路堤并设有涵洞2座。 问题: 1.本案例路基填筑需要哪些施工机械? 2.涵洞处的路基填筑方法要点有哪些? 3.本案例路基施工作业有哪几种组织形式? 4.路基填筑的主要施工步骤? 5.路堑挖方

题目
问答题
一新建双线铁路,设计行车时速160km,其中某段路基8.5km,设计填挖平衡,大部分填筑高度3~5m,挖方段坡度不大,山体除表层外,部分为中风化砂岩,部分弱风化,沿线两侧有少量村庄,无重要建筑物,最大挖深12m。填筑区有两段各长500m的软弱地基,软弱层厚最大处为2m,其余为种植土。其中挖方路堑在中间,两边为填筑路堤并设有涵洞2座。  问题:  1.本案例路基填筑需要哪些施工机械?  2.涵洞处的路基填筑方法要点有哪些?  3.本案例路基施工作业有哪几种组织形式?  4.路基填筑的主要施工步骤?  5.路堑挖方的主要施工步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路基冬期施工说法,正确的有()2016年

A.冬期填筑的路堤,每层每侧应超填并压实
B.挖填方交界处,填土低于 1m的路堤都不应在冬期填筑
C.当路基填至路床底面时,应碾压密实后停止填筑
D.当天填的土必须当天完成碾压
E.挖方边坡不应一次挖到设计线

答案:A,B,D,E
解析:
当路堤高距路床底面 1m时,应碾压密实后停止填筑。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段,包含两段路基(K6+000~K6+460、K6+920~K8+325)和一座隧道(K6+460~K6+980),两段路基中既有挖方也有填方。隧道上硬土厚约20m,围岩级别为Ⅳ、Ⅴ级,其中,Ⅳ级围岩主要由较坚硬岩组成,Ⅴ级围岩主要由第四系稍湿碎石土组成,该隧道为大断面隧道。
施工单位采用挖掘机开挖路基挖方段土方,开挖时采用横挖法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直接挖至设计边坡线,并避免超欠挖。开挖时每层台阶高度控制在3~4m以内,并在台阶面设置2%纵横坡以避免雨季积水。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部分路基填筑利用隧道洞渣作为路基填料,一般路段采用分层填筑方法施工,土石方分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隧道进口端路堤,土石料填筑(其中粒径大于40mm的石料超过80%)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法施工,每一层控制在400mm,路堤与路床的填料粒径控制不超过层厚,不均匀系数控制在15~20之间。隧道出口端路堤,由于地势低洼,土石料填筑(其中粒径大于40mm的石料占55%)采用倾填方法施工。
【问题】
1.指出路基土方开挖的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2.写出图1中A和B的名称。
3.指出隧道进口端与出口端路堤填筑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4.路基填筑前,“摊铺厚度”指标应通过什么方法确定?图1中,“洒水或晾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不妥之处一:采用横挖法进行开挖。理由:开挖长度大,应采用纵向挖掘法。
不妥之处二:直接挖至设计边坡线。理由,机械开挖应当预留30cm厚度待雨期过后开挖。
2.A是基底检测,B是推土机摊平。
3.进口端路堤与路床的填料粒径控制不超过层厚错误。
理由:路堤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
出口端采用倾填的方法填筑错误。理由:土石路堤只能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4.水准仪测量,洒水或晾晒是保证回填土料的含水率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的范围内。

第3题:

()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之差。

A、路堤宽度

B、路基高度

C、路肩宽度

D、路堑高度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一新建双线铁路,设计行车时速160km,其中某段路基8. 5km,设计填挖平衡,大部分填筑高度3?5m,挖方段坡度不大,山体除表层外,部分为中风化砂岩,部分弱风化,沿线两侧有少量村庄,无重要建筑物,最大挖深12m。填筑区有两段各长500m的软弱地基,软弱层厚最大处为2m,其余为种植土。
问题:
1.该段路基地基处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2.简述该段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
3.简述该段挖方安全施工的控制重点。
4.简述该段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


答案:
解析:
1.该段路基地基处理措施有:
两段各长500m的软弱地基,采取换填A、B组填料处理,其余地基在挖沟排水后采用推土机推除松软表土,然后采用压路机反复碾压处理。
2.该段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是:
路堑表层采用推土机破土,然后分层开挖,采取潜孔钻钻爆和预裂爆破方法,路基填筑采取分层平起法填筑。以挖掘机为主进行装土、自卸车运土、推土机摊平、压路机碾压,路堤填筑前软弱地基采取换填处理,其他地段采取推表后碾压处理,路基基床采用A、B组填料分层填筑,压路机碾压,基床质量控制采用密实度、孔隙率、地基系数三项指标检测控制。
3.该段路基安全施工控制重点有:
(1)挖方路堑钻爆施工;
(2)高边坡防护施工;
(3)土方运输和装卸车作业;
(4)高路堤两侧边缘处碾压。
4.该段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
(1)软弱地基的换填质量控制;
(2)路堑边坡稳定性、平顺性控制;
(3)钻爆时岩块粒径控制;
(4)过渡段填筑质量控制。
【分析与提示】
1.铁路工程上软弱地基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同,软弱地基在厚度不大的情况下采取换填是常用的措施,换填的填料一般是要求渗水性好的粗填料,避免黏性土和细粒土。
2.施工技术方案描述一般是要表达所采用的机械设备、施工方法、重要检测方法和主要施工过程这几项主要内容。
3.质量安全控制重点一般要反映施工控制的重点部位或重点作业内容。

第5题:

下列关于路基雨期施工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期开挖岩石路堑,炮眼宜水平设置
B.路堤应分层填筑,路堤填筑的每一层表面应设2%~4%的排水横坡
C.雨期路堑施工宜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应设置纵横排水坡,使水排放畅通
D.挖方边坡应一次挖到设计坡面

答案:D
解析:
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坡面,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盖层,待雨期过后再修整到设计坡面。

第6题:

关于路基冬期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冬期填筑的路堤,每层每侧应超填并压实
B、挖填方交界处,填土低于1m的路堤都不应在冬期填筑
C、当路堤填至路床底面时,应碾压密实后停止填筑
D、当天填的土必须当天完成碾压
E、挖方边坡不应一次挖到设计线

答案:A,B,D,E
解析:
教材P15
【知识点】路基冬期施工技术。当路堤高距路床底面1m时,应碾压密实后停止填筑,所以C错误。

第7题:

关于路基冬期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冬期填筑的路堤,每层每侧应超填并压实
B.挖填方交界处,填土低于1m的路堤都不应在冬期填筑
C.当路堤填至路床底面时,应碾压密实后停止填筑
D.当天填的土必须当天完成碾压
E.挖方边坡不应一次挖到设计线

答案:A,B,D,E
解析:
当路堤高距路床底面1m时,应碾压密实后停止填筑,故选项C错误。

第8题:

背景资料:
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膨胀土地区,沿线膨胀土路段长75km,占总长度的86%。公路K8+300~K54+920所处地区为冲积湖区平原,由于河流洪水泛滥,导致该地区的岩性主要以含液量高的粘性土壤为主,该段路基以填方为主。
当路基高度0
施工单位对路基基底处理后,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施工,先分层填筑弱膨胀包心土,直至填到路床底面,然后进行包边土施工,填至路床底面,最后填筑路床部分。路基填筑松铺厚度严格控制在350mm以下,土块粒径小于37.5mm。
根据作业内容施工单位配置的机械有: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洒水车。
问题:
1.膨胀土的包封,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
2.除图中基底处理方法外,对膨胀土路基基底处理还有什么方法
3.改正路基填筑过程中的错误作法。
4.本路段路基施工,施工单位还应配置哪些机械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
还可以利用土工布或黏土将膨胀土路基进行包封。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18411022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一目,此题考查膨胀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2.【参考答案】
还有换填法、固化处理法。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1B411022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一目,此题考查膨胀土的基底处理。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堤基底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1)高度不足1m的路堤,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换填或改性处理等措施处治。
(2)表层为过湿土,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换填或进行固化处理等措施处治。
(3)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的总厚度,基底为膨胀土时,宜挖除地表0.30~0.60m的膨胀土,并将路床换填为非膨胀土或掺灰处理。若为强膨胀土,挖除深度应达到大气影响深度。
3.【参考答案】
包边石灰改良土应与堤心弱膨胀土填筑同步水平分层填筑。严格控制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摊铺,路基填筑松铺厚度严格控制在300mm以下。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1B411022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一目,此题考查膨胀土的填筑。
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及时封闭边坡,包边石灰改良土应与堤心弱膨胀土填筑同步进行。根据《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膨胀土路基填筑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块粒径应小于37.5mm。
4.【参考答案】
还应配置平地机、拌和机械。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1B420172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组合一目,此题考查施工机械的选择方法。
平地机用于道路填土的平整。拌和机械用于石灰土拌和。

第9题:

某铁路工程A标段长度为30km,包括路基土石方50000m3,大桥1座,小桥涵10座。铺轨架梁由建设单位单独发包。路基工程中,里程DK0 + 000?DK9 + 000主要为路基挖方,DK9+000?DK11 + 000段为1座特大桥,DK11 + 000?DK18 + 000段主要为路基填方,包括小桥涵6座,DK18 + 000?DK25 + 000段主要为路基挖方,DK25 + 000? DK30+000段为路基填方,包括4座小桥涵。施工部署、施工方案的确定及项目管理工作有以下情况:
1.施工部署由项目经理主持,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队间的综合平衡,分解为4个工区,DK0+000 ?DK10+ 000 为第一工区,DK10 + 000 ?DK18 + 000为第二工区, DK18+000?DK25+000为第三工区,DK25+000?DK30+000为第四工区。
2. DK0+000?DK9 + 000路堑多为土、石傍山路堑,拟采用全断面开挖。由于该区段周围没有居民,对于边坡高度大于20m的坚硬岩石拟采用洞室爆破法施工。对于土质路堑采用由下而上纵向全宽逆坡开挖。为加快工程进度,条件适宜地段可采用掏底开挖法。
3.路堤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方案施工。具体为:
三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阶段;
四区段即填土区段、( )、压实区段和( );
八流程即( )、地基处理、( )、摊铺整平、( )、碾压密实、( )和路基修整。
4.填筑包心路堤时,将渗水性强的填料填筑在堤心,将渗水性弱的填筑在路堤两侧。对于普通路堤填筑每一层时,渗水性强的沙砾土填在中间,渗水性弱的黏性土填在两侧。
5.在该路基的碎石桩地基处理工程中选取其中的1000根碎石桩作为一个检验批,碎石桩桩径允许偏差为-50mm(—般项目),在监理工程师组织的检査验收时抽取50根桩检测,发现其中有10根桩的直径比设计桩径小50mm以上,其中有1根桩比设计桩径小100mm以上。
问题:
1.本项目施工任务分解正确吗?如不正确,请指出其不妥之处。
2.路堑施工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一一指出。
3.请填写出路堤填筑“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中括号中的正确工作程序名称。
4.背景4中所述填筑路堤中不同填料的填筑存在哪些不妥之处?
5.路基碎石桩的该检验批能否通过验收?为什么?并简述检验批验收的组织程序。


答案:
解析:
1.不正确。
主要不妥之处在于:应考虑路基土石方的调配,一般挖填相间段应放在一个工区,以便土方填挖平衡;不应将DK9+000?DK11 + 000段特大桥中间划段。
2.路堑施工方法不芷确。
(1)土、石傍山路堑不应采用全断面开挖,而应是纵向台阶开挖法;
(2)对于路堑石方开挖,严禁采用洞室爆破法施工,对于边坡高度大于20m的坚硬岩石可采用光面、深孔、预裂爆破;
(3)对于土质路堑不应采用由下而上纵向全宽逆坡开挖,而应是由上而下纵向全宽逐层顺坡开挖;
(4)土质路堑施工严禁掏底开挖。
3.整平区段;检测区段;施工测量;分层填土;洒水晾晒;检测签证。
(1)填筑包心路堤时将渗水性强的填料填筑在堤心,将渗水性弱的填筑在路堤两侧不妥,应将渗水性弱的填在堤心,将渗水性强的填在两侧。(2)不同种类的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
5.不能。根据《验标》规定,“如果有允许偏差的项目是一般项目,则允许有20%检测点的实测值超出给定允许偏差范围,但最大偏差不得大于给定的允许偏差值的1. 5倍”。碎石桩桩径允许偏差为-50mm,就是要求80%及以上的桩的桩径不允许比设计值小50m允许有≤20%的桩比设计值小50mm,但最大不允许小75mm。
【分析与提示】 掌握路基工程的施工要点。

第10题:

某段新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有路堑土方开挖和路堤填筑。路堤段长度300m,最大填筑高度为8m,所经地段大部分为水田,设计判定为软弱地基;路堤基床底层设计采用改良土填筑,基床表层设计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路堤填筑完成后需要堆载预压。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规定,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见表1。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在进行路堑开挖前,施工队开挖了堑顶临时截水沟,并对沟底进行了夯实,以防止渗漏;当路堑开挖至基底底层时,发现有坑穴,局部软弱,施工队为了不影响现场施工,直接挖开坑穴,对其进行了分层夯填处理。

事件2:路堤填筑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的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为:观测内容包括地基沉降和侧向水平位移;沉降观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观测断面设置的间距为150m。

事件3:在填筑路堤基床底层改良土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给施工队技术交底的内容为:基床底层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5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依据沉降观测数据控制填筑速率,边桩侧向水平位移量和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量每天均不得大于10mm,沉降值一旦超过该指标时应放慢填筑速度。

【问题】

1.分别给出表1中A、B和C所代表的观测频次。

2.针对事件1中做法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3.针对事件2中路基观测方案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3中技术交底内容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1.表1中所代表的观测频次:A为1次/3d、B为1次/2周、C为1次/3月。

2.事件1中做法的不妥之处的正确做法:(1)需对截水沟进行铺砌或采取其他防渗措施,并安排专人经常检查排水情况;(2)发现坑穴应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反映,申请变更(变更设计)。

3.事件2中路基观测方案的不妥之处的正确做法:(1)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2)观测断面间距设置应根据设计确定,但不超过100m。

4.事件3中技术交底内容的不妥之处的正确做法:(1)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2)边桩侧向水平位移量每天不得大于5mm;(3)沉降值一旦超标,应立即停止填筑,加强观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