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

题目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
A

甲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触犯保险诈骗罪

B

甲既触犯保险诈骗罪,又触犯诈骗罪,由于两罪性质不同,应数罪并罚

C

陈某未将保险金据为己有,因欠缺非法占有目的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D

陈某与甲密切配合,骗取保险金,两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8年真题)关于法律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事实不包括事件
B.罢工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C.法院判决不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D.合同当事人违约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答案:D
解析:
(二)合同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题) 能够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事实,就是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 (一)行为 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有意识的活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表 现形式。行为还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凡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如: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违约, 会导致建设工程合同关系的变更或者消灭。 此外,*行政行为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裁定以及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等,也是一种法律事实, 也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
(二)事件 是指不以合同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的,能够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 象。这些客观事件的出现与否,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控制的。 *事件举例:地震、台风、战争、罢工、禁运等。

第2题:

以下关于分析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真与外在世界有关
  • B、分析真与个人经验有关
  • C、分析真与调查研究有关
  • D、分析真与语言规约有关

正确答案:D

第3题:

关于SWOT分析方法,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ABDE
本题考查SWOT分析的概念。选项C指的是PEST分析法。

第4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四甲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
A

应以抢劫罪论处

B

应以寻衅滋事罪论处

C

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D

应以强迫交易罪论处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根据《刑法》第226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成立强迫交易罪。如果强迫交易的价格与正常价格差距过大,侵害的法益就首先是财产权而不是交易秩序。本案中,甲对顾客张某拳打脚踢,要求对方多支付20%的价款购买商品,构成强迫交易罪。甲要求对方多支付20%的价款,价格落差并不大,仍然是强迫交易罪评价的范畴。

第5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丙、丁均触犯危险驾驶罪,属于共同犯罪

B

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丁构成危险驾驶罪

C

丙、丁虽构成共同犯罪,但对丙结合事实四应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对丁应按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D

丙、丁未能完成预定的飙车行为,但仍成立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D两项,根据《刑法》第133条第2款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形。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就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事实三中,丙属于醉酒驾驶,丁属于飙车,两人追逐竞驶,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危险驾驶罪是行为犯,不需要特定的目的和计划,只要实施行为即构成既遂。
B项,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依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不数罪并罚。事实三中,丙并没有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且醉酒飙车的行为和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不具有相当性,因此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项,实施危险驾驶行为,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并且实施其他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应数罪并罚。事实四中,丙的刹车行为本身没有违反其他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不符合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且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是否已死亡,也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所受创伤是否为致命伤,因此不能认定丙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无法认定丙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6题:

(2018年真题)关于法律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事实不包括事件
B.罢工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C.法院判决不属于法律事实
D.合同当事人违约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事实的内涵。选项A,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选项B,罢工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选项C,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是法律事实。

第7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

丙行为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加重犯

B

对丙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C

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实行并罚

D

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本案中,丙是警察,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在讯问期间将乙的一只胳膊打成重伤,应仅成立故意伤害罪,这是转化犯而非结果加重犯。

第8题:

下列关于全寿命费用分析法的选项中,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肇事行为

B

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逃逸行为

C

对甲应适用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

D

甲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数日后向警方投案如实交待罪行的,成立自首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BC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解释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即逃逸行为和后果之间具有高度因果力。根据事实二,救护车及时赶到也因为伤势过重而死亡,所以导致胡某死亡的原因是甲之前的肇事行为而非逃逸行为。
D项,《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分析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析真与外在世界有关

B

分析真与个人经验有关

C

分析真与调查研究有关

D

分析真与语言规约有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