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形中,应当以故意杀人罪与本罪数罪并罚的有(  )。

题目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应当以故意杀人罪与本罪数罪并罚的有(  )。
A

行为人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又实施杀人行为的

B

暴力抗拒法院执行判决、裁定,将执行人员打死的

C

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又杀害被组织人及检查人员的

D

绑架被害人,因被害人的家属拒绝缴纳赎金而将被害人杀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A
解析:
A项,《刑法》第294条第4款规定,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B项,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而非数罪并罚。
C项,《刑法》第318条第2款规定,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D项,《刑法》第239条第2款规定,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此,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不另行构成其他罪名,只按绑架罪一罪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丙的行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

A.以敲诈勒索罪追究刑事责任

B.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

C.以敲诈勒索罪与故意杀人罪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是()

A.18岁的周某犯故意杀人罪

B.犯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审判时怀孕

C.聋哑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

D.17岁的李某犯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B, D

第3题:

保险受益人甲故意杀害被保险人乙,造成乙死亡,骗取了20万元保险金。对甲应当( )。

A.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B.以保险诈骗罪定罪处罚

C.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D

第4题:

(2006年真题)保险受益人甲故意杀害被保险人乙,造成乙死亡,骗取了20万元保险金.对甲应当(  ).
A.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B.以保险诈骗罪定罪处罚
C.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数罪并罚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保险诈骗罪.实施保险诈骗活动,故意以纵火、杀人、伤害、传播传染病、虐待、遗弃等行为方式造成财产损失,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的后果,骗取保险金的,依照《刑法》第198条第2款的规定数罪并罚.本题甲杀死被保险人乙,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符合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数罪并罚.本题中所考的情形,手段行为又引起其他犯罪,能否按数罪并罚的问题在刑法中也较常见,解决的办法是熟悉分贝相关法条规定.凡需要数罪并罚的,必有条文规定.

第5题:

1996年年初,甲持枪抢劫并因被害人反抗将其杀害。2010年又盗窃他人财物3000元。两案于2016年年初被发现。关于甲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数罪并罚
B.应当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数罪并罚
C.应当以抢劫罪追究刑事责任
D.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
甲抢劫并因被害人反抗而杀死被害人的,杀死被害人属于排除反抗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手段行为,因此对甲该行为仅认定为抢劫罪致人死亡,以抢劫罪一罪处罚,不再数罪并罚j因此A、B选项错误。甲持枪抢劫并致人死亡的,应以抢劫罪加重情形处罚,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追诉期间为20年,经过20年后确有必要追诉的,应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持枪抢劫的追诉期限,应当自2010年盗窃之日起重新计算20年:因此到2016年并未过追诉期限:C选项正确。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5年,甲于2010年盗窃,到2016年超过5年,不再追诉。D选项错误。考生应当掌握抢劫罪八种加重处罚的情形:(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f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第6题:

第 47 题 下列选项中,对孙某的行为处罚正确的是:(  )

A.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并从重处罚

B.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C.以绑架罪、故意伤害罪、抢夺罪实行数罪并罚

D.以绑架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抢夺罪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对孙某应当以绑架罪、故意伤害罪和抢夺罪实行数罪并罚。绑架罪和故意伤害罪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和牵连,彼此相对独立。 

第7题:

被关押的罪犯在脱逃中使用暴力致使狱警死亡的行为,应当以

A.脱逃罪定罪处罚
B.脱逃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D.暴动越狱罪定罪处罚

答案:C
解析: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司法机关的羁押和监管的行为:行为人在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的,是牵连犯,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第8题:

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对甲的行为应当( )。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D
解析:误把李四当作张三而杀死,属于刑法理论中的具体的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这种对象错误并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题目中甲主观上有杀人的意图,客观上又实施了杀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并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第9题:

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  )。
A.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
B.以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以抢劫罪论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按照抢劫罪的加重构成处罚,即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理论认为这里的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既包括过失致人重伤或者死亡,也包括故意致人重伤或者死亡。但是抢劫罪中并不是所有的致人死亡或者致人重伤都按照抢劫罪的加重构成的法定刑量刑。例如行为人实施完毕抢劫行为之后,为了杀人灭口或者其他目的而杀害被害人的,则按照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因为,行为人实施两个行为,构成了实质的数罪。故选C项。

第10题:

(2007年真题)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对甲的行为应当(  )。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和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犯罪是否得逞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重要标志。所谓犯罪没有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在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这三类存在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界限的犯罪中,犯罪没有得逞的具体判断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在结果犯中,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法定的危害结果(如故意杀人罪中被害人死亡结果),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在危险犯中,法定的危险状态的形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犯罪行为还没有造成这样的危险状态(如破坏交通工具罪中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在行为犯中,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行为人尚未完成法定的犯罪行为(如脱逃罪中越狱逃跑并未摆脱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实际监控的行为),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因此,不能将犯罪没有得逞简单地等同于行为人没有达到犯罪目的或者没有发生实际危害结果。在有的案件中,行为人可能尚未达到其犯罪目的或者尚未实际发生危害结果,但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仍然应当认定为犯罪已经得逞,而不能认定为犯罪没有得逞。
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既遂的标志是客观上将被害人杀死。同时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构成的认定。因此本题中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并不影响对甲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故D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判断一定要根据刑法分则各具体罪名关于犯罪构成的条件进行,切不可仅凭总则中的一般规定认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