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

题目
问答题
请简述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1年5月2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举行( )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它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极轨 气象卫星真正实现了升级换代,也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跨越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A.风云一号

B.风云二号

C.风云三号A

D.风云三号B


正确答案:D
D[解析]2011年5月2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举行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真正实现了升级换代,也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跨越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第2题:

对监视灾害性天气有很强的时效性、适用于地区性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的气象卫星是()

  • A、极轨气象卫星
  • B、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 C、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正确答案:B

第3题:

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1.“办公自动化”(OA)时代:始于20世纪80年代2.“三金工程”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3.政府上网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4.电子政务纵深发展阶段:始于21世纪初期5.2010年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第4题:

下列卫星属于极轨气象卫星的是()

  • A、FY2E
  • B、TIROS
  • C、GOES
  • D、GMS

正确答案:B

第5题:

我国成功发射了()颗极轨气象卫星和()颗静止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双轨气象业务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正确答案:四;两

第6题:

简述我国广播的发展历程。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是ECO;
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
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刘瀚;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后,又出现了天津电台和北京电台;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
1928年,国民党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呼号是XKM,发展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台;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试验广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第7题:

一个极轨气象卫星,对某一地区而言,每天只能昼夜各观测次。


正确答案:

第8题:

简述我国导游服务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我国导游服务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它始于20世纪20年代,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旅行社;第二个时期是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这个时期的导游服务是作为外事接待工作的面貌出现的;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即我国导游服务同国际接轨时期。在这个时期,导游服务队伍扩展迅速,导游服务构成了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导游服务程序和质量实现了标准化,导游服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和法制化。

第9题:

请简述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中国:1988~2008:第一代,仅成像仪器
2008~2020:第二代,具备大气探测能力。
特色:比美国多了微波成像仪器,空间分辨率259m可获得地球大气自然景观图像。
卫星总体上处于准美国第5代水平,大气探测相当于美国第4代水平,但美国处于代际交替阶段(5/6),中国处于美国第5代初级阶段

第10题:

请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新闻法》是否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必需的?为什么?


正确答案: 80年代初,我国有关部门就开始酝酿《新闻法》,曾经起草过多种供立法部门参考的《新闻法》草稿。但立法机关非常谨慎,随经过多次讨论,但是目前尚未定稿。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新闻出版事业2000-2010年发展规划》,建立《新闻法》、《出版法》和《著作权法》为主题的新闻出版法律体系预计要到2010年才能实现。尽管《新闻法》经历二十多年的曲折尚未面世,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必然影响新闻传播活动,使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制建设逐步发展。新闻事业的管理最终应该走上法制化轨道。
“新闻立法是现代法治观念的产物,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媒介,对政府的违法失职行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社会上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公开的曝光,既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又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置政府于阳光之下,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保障。新闻立法是完善新闻监督的基础。新闻立法的目的不仅仅限于保障新闻自由,它还有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功能,而且这一功能与其保障新闻自由的功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新闻活动对社会无害,新闻自由才有价值。即使是极端崇尚新闻自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也非常强调自由与责任的相伴性。从我国的新闻工作实践来看,
一方面,记者和人民群众利用新闻手段发表意见、开展批评的权利很多时候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新闻侵权现象也大量发生。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都是现实对法律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新闻立法必须提速。新闻立法是新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进政治文明意义重大。新闻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对社会既定利益关系的调整,其难度不言而喻。对待新闻立法,我们也应该像对待其他部门立法一样,抱着慎重、积极而宽容的态度。不能奢望有了一部新闻法,新闻自由就有了彻底的保障。新闻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新闻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总是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密切联系着的,以保障新闻自由为宗旨的新闻立法也必然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条件下,新闻在法治之下比在人治之下总有较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