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病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题目
问答题
大豆疫病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春秋大棚番茄晚疫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晚疫病首先要控制好温湿度,尽量降低棚内温湿度,白天控制在26-30℃,夜间控制在20-24℃,为降低棚温可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
为降低棚内湿度,在南北棚门处吊上沙网门使风形成对流,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其次是药剂防治:用72.2%普利克水剂、72%克霜氰、64%杀毒矾或72%杜邦克露600-800倍喷雾。

第2题:

简述大豆烂杆是什么病?发病后再防治还有用么?如何预防烂杆病的发生?


正确答案: 为了预防大豆菌核病的发生,防治的重点是减少菌源,防止初侵染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轮作与邻作。因菌核病菌寄主范围广,除忌重茬种植外、还不宜与向日葵、油菜、小杂豆(红小豆、芸豆等)、麻类等作物连作或相邻种植,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发病田应在收获后进行耕翻,消灭病株残体上的菌核以及将地表菌核埋入土壤深层,并将病残体拉出田外,减少病源。
(3)中耕培土,减少菌源。大豆出苗后及时中耕培土,这不但可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或将菌核萌发的子囊盘切断,减轻病情,又可以促使大豆侧生根形成,减轻根腐病危害。
(4)药剂防治
一般于大豆2~3片复叶期,每公顷喷施25%施保克1050~1500毫升或40%菌核净750~1050毫升或50%农利灵1500毫升或50%速克灵1500毫升+0.13%康凯30~45克或益微300~450毫升+米醋1.5升,7~10天后再喷一次。若田间水分差,喷药时间适当推迟。

第3题:

如何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防治?


正确答案: 对于晚疫病的化学药剂防治来说,首先在马铃薯的现蕾期至开花初期,根据天气情况确定首次喷药的时间,如果天气多雨潮湿,建议早些用药。
1)首次喷施保护剂,常用的效果较好的为75%的代森锰锌水分散剂(河北双吉化工生产),亩用量180~200克,安泰生(主要成分为丙森锌,德国拜尔公司生产),这两种药主要是保护剂,适于晚疫病未发生或发病初期使用;
2)银法利、杜帮克露、阿米西达,这几种主要是内吸性杀菌剂,适于晚疫病发生之后使用。例如在晚疫病发生初期使用72%双脲锰锌(进口为克露)500~700倍液,间隔7d连喷2次,10d后用银法利75mL/亩,间隔10d,连喷2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好,晚疫病严重时银法利的浓度可以加大到100mL/亩;
3)另外注意几种药剂(主要指内吸性杀菌剂,保护剂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在一个生产季节最好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在赵光农场晚疫病防治方案中使用的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的防病效果远不如水分散剂。

第4题:

菜豆象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菜豆象主要为害菜豆属植物,在田间豆荚上及仓库内豆粒上都能产卵为害。成虫产卵于豆荚或豆粒上,幼虫大多自种脐附近蛀入,被害豆粒可有数条幼虫,造成蛀空而无食用和种用价值。
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禁止从发生区调运豆类种子,若必须调运时,需经严格检疫处理。
(2)库房内发生,须采用熏蒸、加热、低温等除害处理措施。
(3)田间成虫发生期,可使用杀虫剂喷雾防治。

第5题:

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治瓜类疫病?


正确答案: (1)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和筛选抗病品种为主,结合及时喷药的综合防治措施。
(2)加强栽培:包括合理轮作、高畦深沟种植等措施。
(3)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4)药剂防治: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作定根水。发病初期用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喷施。

第6题:

如何防治辣椒疫病?


正确答案: 茎杆出现水浸、褐色病斑,病叶呈水浸状腐烂,叶片和果实迅速凋萎、脱落。病原菌靠水传播,发病速度快,所以雨水多的季节,湿度大的田块易发生,是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药剂防治:58%雷多米尔可湿粉500-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粉600-800倍液、70%百德富可湿粉500-700倍液

第7题:

如何科学防治大豆田新兴病害大豆菌核病?


正确答案: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全国各地均可发生。黑龙江、内蒙古为害较重,流行年份减产20%~30%。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杈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在菌丝处形成黑色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条件下茎皮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严重的全株枯死,颗粒不收。豆荚染病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荚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结实。
由于两个分局的大豆普遍存在施肥水平较高,导致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少、根部病害重,植株前期生长过于繁茂,密度过大,菌核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故建议:适当减少大豆施肥量,在底肥中加入大豆保根菌剂,确保大豆壮根。合理控制大豆播种密度,选用耐菌核病品种,在大豆初花期可喷施菌核净、农利灵等药剂,7天后再喷施一次。

第8题:

如何药剂防治番茄早疫病?


正确答案: 用70%代森锌可湿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喷雾。

第9题:

什么是动物疫病?检疫性动物疫病的危害有哪些?动物疫病传染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动物疫病是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检疫性动物疫病的危害:
1)动物本身的健康问题;
2)影响畜牧业生产;
3)公共卫生安全(动物源食品);
4)阻碍国际贸易(动物及其产品)
动物疫病传染的三个条件:
①传染源。即传染来源,就是被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禽和带菌(毒)动物,如潜伏期带菌(毒)、病愈后带菌(毒)及健康动物带菌(毒)等。
②传播方式和途径。有直接接触传播及间接接触传播。
③易感动物。就是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有易感性的动物。

第10题:

大豆疫病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大豆疫病是大豆上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大豆、羽扇豆、菜豆、豌豆等。该病主要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土壤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载体。可引起出苗前种子腐烂,出苗后植株枯萎,成株期感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并很快萎蔫死亡,茎基部褐色病斑向上扩展,根系腐烂或发育不良。病株结荚少,空荚、瘪荚多,籽粒皱缩干瘪。
主要防治措施:
(1)严格检疫措施。禁止从发病区调运病菌寄主植物种子。
(2)种植抗病和耐病品种。
(3)种子处理。大豆播种前用甲霜灵等药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4)农业防治。采用垄作、减少连作,科学施肥和及时排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