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培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农田培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生物养地:即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如:种植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保肥,实行轮作,放养绿藻,蓝藻,稻田养鱼,利用土壤中的蚯蚓,藻类,菌根和自主固氮菌,施用堆肥,追肥,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等均属于生物养地,其具体作用有:
(1)固氮
(2)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
(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
(4)保持水土
(5)松土耕地
(6)生物排除盐碱等
2、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其理论源于李比希关于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料的观点,认为可利用化学肥料加上微量元素和硅质肥料来代替有机质肥料的效果,而化学肥料工业以来,欧美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定位实验,也证明了化学肥料可明显增加农作物产量,产值维持并改良地力,据FAO估计,世界粮食增产额中约5%靠的是化肥
3、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二者配合作用可以取长补短,无论是近期还是长远都可以取得较高的效益
4、物理途径:烧田熏土,蒸汽消毒,激光处理
5、防护途径:人工管理,挖沟培垄,适当松耕等也可以防止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农田培肥的具体措施有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草肥田和什么?()

A.合理间作

B.合理施肥

C.合理轮作

D.合理连作


答案C

第2题:

农田中废塑料制品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其回收与管理,并建立生产粒状再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新品种,减轻农田残留负担;
(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的塑料剂,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第3题:

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耕作措施,称为 ( )。

A、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B、土壤培肥措施

C、复合农林业措施

D、水土保持栽培措施


正确答案:D

第4题:

我国农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水土流失
(2)土地沙化
(3)土壤次生盐渍化碱化
(4)耕地土壤贫瘠化
(5)土壤污染

第5题:

农田培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生物养地:即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如:种植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保肥,实行轮作,放养绿藻,蓝藻,稻田养鱼,利用土壤中的蚯蚓,藻类,菌根和自主固氮菌,施用堆肥,追肥,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等均属于生物养地,其具体作用有:
(1)固氮
(2)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
(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
(4)保持水土
(5)松土耕地
(6)生物排除盐碱等
2、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其理论源于李比希关于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料的观点,认为可利用化学肥料加上微量元素和硅质肥料来代替有机质肥料的效果,而化学肥料工业以来,欧美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定位实验,也证明了化学肥料可明显增加农作物产量,产值维持并改良地力,据FAO估计,世界粮食增产额中约5%靠的是化肥
3、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二者配合作用可以取长补短,无论是近期还是长远都可以取得较高的效益
4、物理途径:烧田熏土,蒸汽消毒,激光处理
5、防护途径:人工管理,挖沟培垄,适当松耕等也可以防止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第6题:

高产土壤培肥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⑴科学施肥(注意肥料种类搭配,有机无机肥搭配等);⑵合理轮作(注意用养结合);⑶精耕细作;⑷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第7题:

农田土壤的污染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污水灌溉以及残留农膜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农田土壤的污染预防必须针对污染途径,从直接或间接控制农田污染源两个方面选择必要的预防措施。控制直接污染源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控制污水灌溉量等;控制间接污染源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快农田土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修订,改变耕作制度,加大土壤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等。

第8题:

土壤培肥的措施与途径有( )。


正确答案:秸秆直接还田; 使用有机肥料; 发展绿肥牧草; 广开肥源

第9题:

农田土壤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护性作物种植
(2)保护性土壤耕作
(3)梯田种植法
(4)农林结合,建立农田防护林

第10题:

制定农田培肥体系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确保种植制度中不同种植模式下各种作物全面稳定持续增产;
2、依据作物需求和茬口特点,把当季增产与季季增产,当年增产与年年增产结合起来,保证地力不断提高;
3、注意中低产田培肥,促进大面积均衡产;
4、协调生物养地与人工养地的关系;
5、协调肥料种类及其配比关系;
6、协调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