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种子休眠和催芽在林业生产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 种子成熟后便进入休眠状态,这是种子适应不良环境的自我保护措施,但却给苗木生产带来麻烦。因为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播种后不能马上发芽,即使发芽幼苗出土后也不整齐,严重影响苗木产量和质量。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催芽,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整齐的重要措施。

第2题:

论述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以基因突变和有性杂交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植物可利用的基因库,进行基因转移,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有目的、有计划地插入、整合到事先准备好的受体植物基因组中,使其在后一植株中得以遗传和表达,从而使受体植物获得新的性状,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植物转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当今植物遗传育种、改良品种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集中在性状改良、增加抗性和耐储藏等方面。
1.改良品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近几年进行的品质改良主要集中在种子贮藏蛋白、淀粉、油脂、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和组成上。改良的措施主要有:
(1)将某些蛋白质亚基基因导入植物。如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导入小麦,以提高烘烤品质等;
(2)将与淀粉合成有关的基因导入植物,如将支链淀粉酶基因导入水稻,以改善其蒸煮品质等;
(3)将与脂类合成有关的基因导入植物,如将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导入大豆、油菜以改善其油脂品质等;
(4)将编码广泛的氨基酸或高含硫氨基酸的种子贮藏蛋白基因导入植物,如将玉米醇溶蛋白基因导入烟草、马铃薯等以改良其蛋白质的营养品质等。这些研究成果已在有些国家获得商业化生产,不仅改良了品质,也提高了产量。
2提高抗性
基因工程在培育抗性作物新品种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如抗病毒、抗病虫、抗逆性、抗除草剂等。
3.改善发育状况
人们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果品的发育状况,目前已分离到几个控制果品成熟的专化基因,如编码纤维素酶基因、多聚半乳糖醛酶基因。通过改变这类基因的表达,来改变果实的成熟特性。将其导入番茄后,明显降低其成熟时的软化进程。还有一类方法是干扰乙烯的合成,推迟收获后成熟和软化进程。另外,与植物发育相关的基因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花发育基因、抗衰老基因等。将这些基因导入植物后,可改善植物发育状况,以满足人们要求。已有研究者利用反义RNA技术将冬小麦春化相关基因Uer203导入冬小麦品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春化特性。
4植物基因工程在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植物工程基因技术作为育种工作的一个突破,大大拓宽了植物可利用的基因库,按照人们事先计划好的方案引发定向变异己成为现实,给植物育种带来了变革。植物基因工程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超远缘育种,克服不亲和障碍,可以增强作物改良力度,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可以拓宽应用研究,扩大生产领域。可以作为能源开发的新途径,可以导致新产业革命,带动其他行业发展

第3题:

设施园艺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设施园艺不仅是一种最新能源的投入形态,而且是能够调节地上和地下部环境条件进行生产的,其本质是将农业从自然生态中脱离出来,产生更高的生产能力。

第4题:

顶端优势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棉花打顶、蓖麻打顶都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并减少落蕾落果现象的发生。
烟草打顶并采取抑芽措施,可使现有的叶片获得充足的营养。
大麻要获得纤维就应保持顶端优势,要获得种子就抑制顶端优势。

第5题:

简述灌溉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2)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3)扩大作物生长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4)提高抗御旱涝灾害能力;
(5)改善土壤肥力;
(6)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第6题:

灌溉农业的作物布局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有水则水,无水则旱;
(2)多种“雨季作物”;
(3)同心圆型作物布局。

第7题:

蜗牛在农业生产上是()。


正确答案:害虫

第8题:

简述作物布局的意义。


正确答案:充分发挥作物和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
解决和缓和作物争地、争肥、争水、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
利于复种和间套作安排及连作的运用。

第9题:

简述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
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3.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与组成部分

第10题:

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