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

题目
单选题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见解出自()。
A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

B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C

法国哲学家波普尔

D

英国哲学家培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司法公正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胜过十次犯罪

B 、司法腐败不便侵害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还褒污践踏法律

C 、法院、检察院在法治湖南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D 、一次不公正对司法的公正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习近平同志在谈论依法治国问题时,曾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句话强调了( )的重要性。

A.提升司法公信力
B.确保立法科学性
C.完善监督制度
D.防止权力滥用

答案:A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审判公正也就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A。

第3题:

“一次不公三,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见解出自()。

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

B.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C.法国哲学家波普尔

D.英国哲学家培根


参考答案:D

第4题:

英国彻底废除肉刑的法律始于()

  • A、1879年《预防犯罪法》
  • B、1908年《未成年人犯罪法》
  • C、1948年《刑事审判法》
  • D、1967年《刑事审判法》

正确答案:D

第5题: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如果普通人违法犯罪是污染了水流的话,那么,执法者违法犯罪就是污染了水源。因此要建立()机制,以清洁水源。

  • A、职权由法定
  • B、有权必有责
  • C、用权受监督
  • D、违法受追究

正确答案:D

第6题:

英国彻底废除肉刑的法律始于()

A.1879年《预防犯罪法》

B.1908年《未成年人犯罪法》

C.1948年《刑事审判法》

D.1967年《刑事审判法》


参考答案:D

第7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引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说明公正司法的重要性,公正司法是()

  A.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定因素
  B.社会公正的最终目标
  C.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D.社会公正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B、D是干扰性,应排除。

第8题:

小李抢劫的时候是17岁,19岁的时候其犯罪行为才被发现,则()。

A、过了这么多年了,法律不能追究了

B、因为小李19岁已经成年了,所以按成年人的标准量刑

C、小李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D、因为小李抢劫时未成年,所以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C

第9题:

“一次不公三,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见解出自()。

  • 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
  • B、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 C、法国哲学家波普尔
  • D、英国哲学家培根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制精神的有()。

  •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B、“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 C、“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 D、“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正确答案: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