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草

题目
名词解释题
今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草书可分为()。

A.隶草

B.章草

C.行草

D.今草


参考答案:A, B, C, D

第2题:

下面那一项不属于草书类型()。

A.今草
B.节草
C.章草
D.狂草

答案:B
解析:

第3题:

东晋以后的草书变体称为( )

A.隶草

B.章草

C.今草

D.狂草


正确答案:C

第4题:

《月仪帖》是哪种书体().

  • A、隶书
  • B、章草
  • C、今草
  • D、大草

正确答案:B

第5题:

从来学草书者,多学二王一派的今草。请推荐几种今草的范本。


正确答案: 二王一派的今草,以潇洒秀丽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故历来学习草书者,多宗这一派。二王一派今草其书迹大都散见于各种丛帖之中,使学者有浩繁不便之感,为此,特推荐下列几种优秀的今草范本。《十七帖》,是东晋王羲之书写的信札,为唐太宗(李世民)收藏的王羲之书卷之一,率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此卷开头有“十七”二字,故名《十七帖》。共有一百三十四行,草书一千一百余字。此帖书法气象超然,体势清健遒美,用笔使转自如,不仅为王羲之草书中最有名者,而且历来亦是奉为草书圭臬,是学者极好的今草范本。自宋代以来,《十七帖》的摹刻本很多,以宋拓《敕字本》最善,其摹刻精工,锋棱宛然,点画之间,神完意足。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影印本出版。
《智永千字文》,为隋智永禅师书。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代孙,其书精熟过人,妙传家法,兼能诸体,以草为优。苏轼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其评价甚高。《千字文》是我国封建时代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相传智永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散布于浙东一带的寺院。智永写本,左规右矩,法度谨严,而且字字区分,不作连绵体势,自唐宋以来,初学草书者常作临摹的范本。智永《真草千字文》历来摹刻较多,流传至今比较完整可靠的有两种,一是北宋大观三年的薛嗣昌刻本,二是唐代流传到日本的墨迹本。现文物出版社已将宋拓《薛嗣昌刻本》影印出版,上海书画出版社亦将《墨迹本》影印出版。
《书谱》,为唐代孙过庭撰书,现真迹犹存,十分难得。孙过庭书宗法二王,米芾以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谱》共三百五十一行,计三千五百余字,为草书之巨制。其书结体遒美,有章草遗意,笔势纵横,墨法清润,尤精护用笔。刘熙载赞曰:“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沈着,婀娜愈刚健。”与《智永千字文》相比,《书谱》的笔法变幻多姿,意态活泼飞舞,故当胜过一畴。并且,其文论书精辟,为古代书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后世学草书者,以从《书谱》入手为正路,是学草书的极好范本。现文物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等有影印本出版。
《景福殿赋》,传为唐代孙过庭书。墨迹本。全卷一百六十五行,约二千字左右,笔法与《书谱》不相同,故有人疑为伪作。但此帖书法艺术水平颇高,乾隆帝评曰:“笔意俊迈,有惊鸿游龙之妙,《书谱》虽煊赫有名,犹规规二王门仞,此乃自成一家耳。”观其用笔尖劲方硬,挺健潇洒,富于轻重方圆变化,结体略有章草遗意,是颇具艺术特色的今草佳作,适合学书者研究、临摹。
《小草千字文》,墨迹本,传为唐释怀素晚年所书,历来为世人所珍视,以为一字值千金,遂有“千金帖”之誉。其书与《自序帖》那类骤雨旋风、惊蛇走虺似的豪放风格迥然不同。此帖平淡古雅,筋骨内含,用笔宛转圆润,深得“屋漏痕”笔法之妙,结体平稳匀整,法度严谨,整幅作品首尾笔调一致,其书神定意闲,古淡静穆,故于右任评曰:“此为素师晚年最佳之作,所谓‘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意境似之。”由于此帖应规入矩,一笔不苟,少有连绵不断之势,固宜学书者临摹和观赏,今上海古籍书店有影印本出版。
除以上数帖外,还有不少今草的善本佳帖可供学习,如宋人米芾《草书九帖》,蔡襄的《别已经年帖》,以及明人文征明、蔡羽、王宠、邢侗等人的草书,均可效法。另外,应特别提出现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草书,造诣精深,可和前贤媲美,并在前人基础上另有创造,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雄浑奇伟,体现了“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实为学草书的极好范本。于氏草书存世较多,现有所书的《诸葛亮出师表》、《正气歌》影印出版。

第6题:

现今出土的最早的草书形态是()。

A.今草

B.章草

C.隶草

D.行草


参考答案:B

第7题:

笔画之间虽有钩挑牵丝,但字字独立仍保留隶书的波磔是()。

  • A、章草
  • B、今草
  • C、楷书
  • D、行书

正确答案:A

第8题:

“草书”本是个总名,里面还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章草、今草和狂草。()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醉草就是今草.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今草


正确答案: 亦称“小草”。
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唐代张怀瓘《书断》载:“(王)献之尝对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