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3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

题目
单选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3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

23

B

250

C

303

D

323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8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赊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8年度 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3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解析:丁产成品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500-332)-100=68(万元)。
乙原材料是为了生产丙产品而存在的,因此先确定丙产品是否发生跌价。丙产成品的生产成本=1 000+300=1 300(万元),丙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区分有合同与否:有合同部分:900-55×80%=856(万元);无合同部分:(1 100-55)×20%=209(万元),分别与其成本1 300×80%=1 040(万元)和1 300×20%=260(万元)比较,均发生减值,因此应计算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也应区分:有合同部分:900-55×80%-300×80%=616(万元);无合同部分:(1 100-55-300)×20%=149(万元)。乙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1 000×80%-616)-0]+[(1 000×20%-149)-0]=235(万元)。
2008年末甲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第2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9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 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 1 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 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 200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35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解析:有合同部分的乙材料可变现净值=900-300×80%-55×80%=616(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材料成本=1 000×80%=800(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800-616=184(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乙材料可变现净值=1100×20%-300×20%-55×20%=149(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材料成本=1 000×20%=200(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200-149=51(万元)
  乙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合计数=184+51=235(万元)
  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丁产品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500-332-100=68(万元)。
  甲公司2009年12月31 H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第3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假定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4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则乙公司取得的库存商品—A产品的入账价值( )万元。

A.135

B.150

C.141.37

D.156.38


正确答案:D
解析:(1)乙公司取得的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总额=225-45+225×17%-(150×17%+30×17%)=187.65(万元);(3)库存商品—A产品的入账价值=187.65×[150/(150+30)]=156.38(万元)。

第4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8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8年度 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3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解析:丁产成品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00-332)-100=68(万元)。
  乙原材料是为了生产丙产品而存在的,因此先确定丙产品是否发生跌价。丙产成品的生产成本=1000+300=1300(万元),丙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区分有合同与否:有合同部分:900-55×80%=856(万元);无合同部分:(1100-55)×20%=209(万元),分别与其成本1300×80%=1040(万元)和1300×20%=260(万元)比较,均发生减值,因此应计算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也应区分:有合同部分:900-55×80%-300×80%=616(万元);无合同部分:(1100-55-300)×20%=149(万元)。乙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1000×80%-616)-0]+[(1000×20%-149)-0]=235(万元)。
  2008年末甲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第5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 (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计税价格与公允价值相同,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余额36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余额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余额413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45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105.3万元银行存款,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入账价值为( )万元。

A.511.2

B.434.7

C.373.5

D.450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具有商业实质情况下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甲公司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300+60)+105.3+(300×17%+60×17%)-450×17%=450(万元)。

第6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3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

A.23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丙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年末库存A原材料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A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为10万元。A原材料全部用于生产甲产品,预计甲产品的售价总额为1 245万元,预计销售税费总额为60万元。为生产甲产品,还需发生除A原材料以外的成本4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丙公司2004年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 245-60=1 185(万元);甲产品成本=800+400=1 200(万元),即甲产品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A原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原材料可变现净值= 1 245-400-60=785(万元),A原材料成本为800万元,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800-785)-10=5(万元)。

第8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3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3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解析:乙材料可变现净值=(900+1100×20%)-300-55=765万元,乙材料应计提减值准备235万元(1000-765);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丁产品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500-332-100=68万元;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第9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8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 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3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解析:①有合同的丙产品可变现净值:900-55×80%=856(万元);有合同的丙产品的成本:(1 000+300)×80%=1 040(万元);因有合同的丙产品发生减值,所以其中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900-(300+55)×80%=616(万元),成本:1 000×80%=800(万元),所以计提的准备=800-616=184(万元);②无合同的丙产品可变现净值:1 100×20%-55×20%=209(万元);无合同的丙产品成本: (1000+300)×20%=260(万元),因无合同的丙产品发生减值,所以其中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 100×20%-(300+55)×20%=149(万元),成本:1 000×20%=200(万元),所以计提的准备=200-149=51(万元)。因此乙材料计提的准备=184+51=235(万元)。又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丁产品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500-332-100=68(万元);所以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第10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计税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36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成本413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45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105.3万元补价,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511.20

B.434.7

C.373.5

D.450


正确答案:D
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300+60)+105.3+(300×17%+60×17%) -450×17%=450(万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