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年年末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380万元,预计销售

题目
单选题
2×11年年末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38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 (2)2×11年9月26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12年3月10日,A公司应按每台56万元的价格向B公司提供乙产品6台。2×11年12月31日,A公司乙产品的账面价值(成本)为448万元,数量为8台,单位成本为56万元,2×11年12月31日,乙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0万元。假定乙产品每台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1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各项中,不应作为A公司年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示的是()
A

正在加工环节制造但尚未完工入库的在产品

B

已经签订合同的在库产成品

C

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

D

尚未提货的已销售产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公司对存货按照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8年年末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资料如下:

(1)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已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40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

(2)库存商品乙,账面余额为5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乙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共25万元。

(3)因产品结构调整,库存材料丙不再用于产品生产,甲公司准备将其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1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4)库存材料丁20吨,每吨实际成本1 600元。全部2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1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2 000元,每件售价为5 000元,现有8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500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1)库存商品甲
可变现净值=400-10=390(万元),库存商品甲的成本为300万元,小于可变现净值,所以应将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2)库存商品乙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30-25×40%=220(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成本=500×40%=200(万元)
因为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90-25×60%=275(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成本=500×60%=300(万元)
因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25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5
  贷:存货跌价准备 25
(3)库存材料丙可变现净值=110-5=105(万元)
材料成本为120万元,需计提15万元的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
(4)库存材料丁,因为是为生产而持有的,所以应先计算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减值
有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4 500×(1—10%)×8=32 400(元)
无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5 000×(1—10%)×2=9 000(元)
有合同的A产品成本=1 600×20/10×8+2 000×8=41 600(元)
元合同的A产品成本=1 600×20/10×2+2 000×2=10 400(元)由于有合同和无合同的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都低于成本,说明有合同和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期末均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4 500 ×(1—10%)× 8—2 000×8=16 400(元)
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成本=20×1 600 ×(8/10)=25 600(元)
有合同部分的丁材料需计提跌价准备=25 600—16 400=9 200(元)
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 000 ×(1—10%)×2—2 000×2=5 000(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成本=20 ×1 600 ×(2/10)=6 400(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需计提跌价准备=6 400—5 000=1 400(元)
故丁材料需计提跌价准备共计10 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6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600

第2题:

甲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的发出计价,2014年6月初库存商品M的账面余额为6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为60万元,本月购入M商品的入账成本为430万元,本月销售M商品结转成本500万元,期末结余存货的预计售价为52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70万元,则当年末存货应提跌价准备为( )万元。

A.75

B.71

C.80

D.70


正确答案:D
【解析】①以前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结余额=60-60×500÷600=10(万元);②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520-70=450(万元);③期末存货的账面余额=600+430-500=530(万元);④期末存货应提足的跌价准备=530-450=80(万元);⑤期末存货应补提的跌价准备=80-10=70(万元)。

第3题:

甲公司期末库存A商品均为待售商品,原减值准备为0,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其中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的商品账面余额为60万元,售价7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7万元。另外40万元的A商品无订单,预计市场售价为39万元,预计销售税费3.9万元。甲公司期末按照单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则甲公司本期末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是( )万元。

A.0

B.1

C.1.9

D.4.9


正确答案:D
解析:无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为39-3.9=35.1(万元),低于成本40万元,需提4.9万元的减值准备。

第4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12年年末库存A材料账面余额为11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A材料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为0。库存A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B产品。预计B产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200万元,预计生产B产品还需发生除A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400万元,预计为销售B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80万元。B产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对A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万元。

A.364
B.340
C.264
D.76

答案:B
解析:
有合同约定的B产品可变现净值=1000-80×80%=936(万元)有合同约定的B产品成本=(1100+400)×80%=1200(万元)没有合同约定的B产品可变现净值=1200×20%-80×20%=224(万元)没有合同约定的B产品成本=(1100+400)×20%=1300(万元)B产品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说明A材料发生了减值,A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有合同约定的部分:A材料可变现净值=1000-80×80%-400×80%=616(万元)A材料成本=1100×80%=880(万元)发生减值=880-616=264(万元)没有合同约定的部分:A材料可变现净值=1200×20%-80×20%-400×20%=144(万元)A材料成本=1100×20%=220(万元)发生减值=220-144=76(万元)A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264+76=340(万元)

第5题:

甲公司2×17年外购一批存货,入账成本为500万元,共计1 000件,当年对外销售10%(即100件),年末由于市场波动,剩余存货发生减值,预计售价为40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为10万元。2×18年,该批存货对外销售50%(即500件),至年末,剩余存货预计售价为2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为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该批产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该批产品2×17年末应计提减值损失为110万元
B、该批产品2×18年因销售结转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30万元
C、该批产品2×18年末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万元
D、该批产品2×18年末账面价值为200万元

答案:D
解析:
2×17年末存货可变现净值=400-10=390(万元),期末存货成本=500×(1-10%)=45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因此选项A不正确;2×18年本期销售结转存货跌价准备=60×50%/90%=33.33(万元),因此选项B不正确;2×18年末存货可变现净值=210-5=205(万元),期末存货成本=500×(1-10%-50%)=200(万元),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不需要计提减值,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0;由于期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是60万元,本期销售结转存货跌价准备33.33万元,因此期末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60-33.33=26.67(万元),期末存货账面价值=390-390×50%/90%+26.67=200(万元),因此选项C不正确,选项D正确。

第6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10年年末库存乙在产品的账面余额40万元,进一步加工成产成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为5万元,该产品500有合同,合同售价为25万元,预计销售税费1万元,另外50%无合同,预计市场售价为23万元,预计销售税费l万元。假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初余额为0,则甲公司2010年年末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

B.4

C.0.5

D.1


正确答案:C
【答案】C
【解析】乙在产品,50%有销售合同,另50%无销售合同,应分开计算。
①有销售合同的乙在产品:
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25-1=24(万元);
生产的产成品的成本=(40+5) ×50%=22.5(万元);
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在产品应按成本22.5万元计价,当期无需提取跌价准备。
②无销售合同的乙在产品:
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23-1=22(万元);
生产的产成品的成本=(40+5) ×50%=22.5(万元);
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在产品应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无销售合同的乙在产品可变现净值=23-1-5×50%=19.5(万元);无销售合同的乙在产品成本=40×50%=20(万元);无销售合同的乙在产品,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应按可变现净值19.5万元计价,当期应提取跌价准备0.5万元。

第7题:

甲公司期末库存A产品均为待售商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其中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的产品成本60万元,合同售价7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7万元。另外40万元的A产品无订单,预计市场售价为42万元,预计销售税费4.2万元,甲公司期末按照单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本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 )万元。

A.0.8
B.2.2
C.0
D.2.8

答案:B
解析:
有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70-7=63(万元),高于成本60万元,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42-4.2=37.8(万元),低于成本40万元,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37.8=2.2(万元)。

第8题:

丙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年末库存A原材料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A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为10万元。A原材料全部用于生产甲产品,预计甲产品的售价总额为1 245万元,预计销售税费总额为60万元。为生产甲产品,还需发生除A原材料以外的成本4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丙公司2004年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 245-60=1 185(万元);甲产品成本=800+400=1 200(万元),即甲产品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A原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原材料可变现净值= 1 245-400-60=785(万元),A原材料成本为800万元,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800-785)-10=5(万元)。

第9题:

A公司对存货采用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18年年末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38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库存商品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库存商品甲的可变现净值为370万元
B.对库存商品甲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
C.对库存商品甲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
D.2×18年年末库存商品甲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答案:C
解析:
2×18年末,库存商品甲的可变现净值=380-10=370(万元),库存商品甲的账面价值为270(300-30)万元,该商品的可变现净值370万元已经大于了最初的账面余额300万元,所以,应将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转回。选项A、B正确,选项C错误。
因为转回存货跌价准备30,那么甲账面价值=270+30=300万元,选项D正确。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第10题:

A公司期末库存甲产品,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账面价值为95万元,其中与B公司签订合同的产品成本70万元,合同售价8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7万元。另外30万元的甲产品无订单,预计市场售价为32万元,预计销售税费4万元,A公司期末按照单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A公司本期末应做的处理是(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万元
B.转回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
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
D.转回存货跌价准备3万元

答案:D
解析:
期末计提跌价准备前,甲产品的成本=95+5=100(万元);有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80-7=73(万元),高于成本70万元,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32-4=28(万元),低于成本30万元,期末应有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2万元,而之前已经有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所以期末应转回跌价准备3万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