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迫威胁逐渐消失,美国将美中贸易逆差过大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将责任完全推到中国身上,再次纠缠所谓人民币汇

题目
单选题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迫威胁逐渐消失,美国将美中贸易逆差过大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将责任完全推到中国身上,再次纠缠所谓人民币汇率问题,动辄拿人民币汇率说事。以下关于人民币汇率说法正确的是()①美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过度夸大是为了自身利益②中国享有按自己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的权利③人民币汇率是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与他国无关④逼迫人民币升值实质上是对我国主权和内政的干涉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下文回答第 126~130 题:

据2006年4月6日《新闻晚报》报道,3月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上周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更加明显,到上周五,一下升值100点,创下汇改以来8.0170新高。而本周人民币兑美元在稍有下跌后又开始步步走高。周一,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0210元,周二,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0194元。而昨日(4月5日星期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一举突破8.01关口,达到8.0073:1,首度升至8.0000平台,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6年4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8.0116元,1欧元兑人民币9.8242元,1港元兑人民币1.03252元。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猛增了2100亿美元,总额达到8120亿美元。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激起了美国人对巨额贸易赤字的焦虑感,因此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希望以此来缓解巨大的贸易逆差。

第 126 题 根据专家推断,2006年内人民币将升值3%左右,按4月5日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推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2006年年底会跌至多少?( )

A.8.0000左右

B.7.7713左右

C.7.2055左右

D.7.0000左右


正确答案:B
由8.0116/1.03,故选B。

第2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人民币汇率低,所以中国出口的产品成本低,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B.如果要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只有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产品及其技术的管制

C.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表明将传统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美国的一个策略

D.即使人民币升值,美中贸易逆差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仍然存在


正确答案:C
90.【答案】C C项说: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而文章中说:“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表明美国并不是不存在传统制造业,只是传统制造业事业率高而已。

第3题:

在此次汇改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汇率划归传统钉住安排。这表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

A.不超过±1%

B.超过±1%

C.不超过±2.25%

D.超过±2.25%


正确答案:A
解析:传统钉住安排规定的波动幅度就是±1%。

第4题: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a],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使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到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b】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的目的,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对第3段中“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一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中国的生产优势对美国工业的影响之大
B讽刺美国政府夸大其词,借此耸人听闻
C说明美国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D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发展构成威胁


答案:B
解析: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结合第3段内容可知,A、C、D项正确。
通读文章作者并没有讽刺的用意,只是引用对方的原话,只是引用的作用,B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第5题:

中美、中欧纺织品争端表明,美国与中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根源于( )。

A.中国的低价倾销

B.人民币的低汇率政策

C.美国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力

D.世贸规则的不公平性


正确答案:C
C【解析】中国纺织品行业可以利用丰富的低价劳动力,因而成本低,售价低于美国和欧洲,美国纺织品价格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本身纺织品行业结构的问题。故选C.

第6题:

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B.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C.减少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损害

D.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永远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正确答案:C
89.【答案】C C项说: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而文章中说:“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表明美国并不是不存在传统制造业,只是传统制造业事业率高而已。

第7题:

二、根据下段文字回答126~130题:

据2006年4月6日《新闻晚报》报道,3月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上周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更加明显,到上周五,一下升值100点,创下汇改以来8.0170新高。而本周人民币兑美元在稍有下跌后又开始步步走高。周一,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0210元,周二,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0194元。而昨日(4月5日星期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一举突破8.01关口,达到8.0073∶1,首度升至8.0000平台,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6年4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8.0116元,1欧元兑人民币9.8133元,100日元兑人民币为6.8242元,1港元兑人民币1.03252元。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猛增了2100亿美元,总额达到8120亿美元。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激起了美国人对巨额贸易赤字的焦虑感,因此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希望以此来缓解巨大的贸易逆差。

126.根据专家推断,2006年内人民币将升值3%左右,按4月5日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推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到2006年年底将跌至多少?( )

A.8.0000左右

B.7.7713左右

C.7.2055左右

D.7.0000左右


正确答案:B

第8题:

根据下面的资料,回答 96~100 题。

据2006年4月6日的《新闻晚报》报道,3月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上周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更加明显,到上周五,一下升值100点,创下汇改以来8.0170新高。而本周人民币兑美元在稍有下跌后又开始步步高。周一,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0210元,周二,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0194元,而昨日(4月5日星期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一举突破8.01关口,达到8.0073:1,首度升到8.0000平台,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6年4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8.0116元,1欧元兑人民币9.8133元,100日元兑人民币6.8242元,1港元兑人民币1.03252元。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猛增了2100亿美元,总额达到8120亿美元。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激起了美国人对巨额贸易赤字的焦虑感,因此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希望以此来缓解巨大的贸易逆差。

第 96 题 根据专家推断,2006年内人民币将升值3%左右,按4月5日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推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到2006年年底将跌至( )。

A.8.0000左右

B.7.7713左右

C.7.2055左右

D.7.0000左右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资料,2006年4月5日,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8.0073元,因此8.0073÷(1+3%)≈7.7741。故选B。

第9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据2006年4月6日《新闻晚报》报道,3月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上周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更加明显,到上周五,一下升值100点,创下汇改以来8.017 0新高。而本周人民币兑美元稍有下跌后又开始步步走高。周一,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021 0元,周二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019 4元。而昨日(4月5日星期三)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一举突破8.01关口,达到8.007 3:1,首度升至8.000 0平台,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6年4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8.011 6元,1欧元对人民币9.813 3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824 2元,1港元兑人民币1.032 52元。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猛增了2 100亿美元。总额达到8 120亿美元。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激起了美国人对巨额贸易赤字的焦虑感,因此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希望以此来缓解巨大的贸易逆差。 根据专家推断,2006年内人民币将升值3%左右,按4月5日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推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到2006年年底将跌至多少?( ) A.8.000 0左右 B.7.771 3左右 C.7.205 5左右 D.7.000 0左右


正确答案:B
4月5日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8.0116元,2006年人民币 升值3%,则200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8.0116×(1—3%)=7.7713。故选B。

第10题: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a],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使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到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b】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的目的,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文中最末段【b】处恰当的措辞是( )。
A阻击
B阻挡
C阻止
D遏制


答案: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不同侧重点的辨析和语境搭配。
“阻击”指以兵力、火力阻止或迟滞敌人前进,不符文意;“阻挡”、“阻止”词义程度较轻,不能正确表述作者本意。
“遏制”是指被迫停止,在词义程度和语感上最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