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题目
问答题
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提倡自由平等地讨论问题
(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三)倡导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四)在国内外广开新闻来源
(五)报纸副刊的革新——北京《晨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被称为四大副刊。
(六)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起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第2题:

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的规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教学过程中的师德规范
(2)科研过程中的师德规范
(3)社会服务中的师德规范

第3题:

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活动。
(1)开创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新旧思潮的激战;三次著名的论战(问题与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伪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学术、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具体问题的讨论。
(2)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常用述评形式,政论和新闻报道相结合,是一大创造。《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时评,又称杂文,后来发展成常用文体之一。
(3)新文风的出现。《新青年》提倡白话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4)副刊的革新。“四大副刊”。
(5)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已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专栏增多。重视直接采访报道。

第4题:

“五四”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改革?


正确答案: “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加上我国一些进步的、有创造性的新闻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新闻事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这个时期,除了革命报刊在数量上的激剧增加外,在新闻业务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实行一些重大的革。
一、白话文的广泛应用,是这一时期报刊民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划时代的改革是《新青年》杂志倡导并首先实行的。此后,大量报刊纷纷效法,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改革洪流。在《新青年》之前也曾有过一些报刊和历史人物提倡过白话文,但都没有象这一次那样形成潮流。只在文字旁边加点以示句读,加圈以示分段。采用通俗的白话文之后,开始用标点占一格的办法以示句读。再后,又由《新青年》带头形成了包括句号、逗号、括号、问号、惊叹号等一整套新式的标点符号。这大大提高了汉英语表述上的严密性。报刊编排有很大改进使用新式标点符号。早期的中国报刊是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的。后来稍有改进,如不再将“皇上”(大总统)的命令排在重要的地位,而将重要的地位,而将重要的新闻作为头条;开始重视标题的制作,甚至采用了通栏的大标题;版面的分栏也不求一致,各报有各报的风格,有的还采用了辟栏的开式,有的则格外注意插图,以美化版面等等。
二、副刊的改革很引人注目。
三、政论被广泛采用,且形式多样,战斗性强,在“五四”期间为宣传新思想、批判旧世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各种思想观点都能同时在报刊上进行自由的讨论,故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这是“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特点。
四、著名大报开始向国外派驻记者。如1920年10月矍秋白等人就担任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特派员前往苏俄采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政之被《大公报》派往法国,采访巴黎和会。有些报刊则将特派员派住领国日本,以开辟国际新闻的来源。有些报刊则在留欧学生中发展特约通讯员,如周恩来就曾作为天津《益世报》的物约记者,为该报写回了大量的旅欧通讯。
五、新闻事业的大发展,使得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也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一些有抱负的青年新闻工作者纷纷出洋留学。如林白水、邵力子等,便是我国第一批出国留学新闻学的新闻工作者。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首创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会。这个研究会同时又是新闻教育的机构。因此,我国最早的新闻教授、学者、新闻学著作和新闻学研究期刊等也随之出现了。

第5题:

中国新闻事业在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政治家办报与正确舆论导向。
2.新闻工作的两次重点转移。
3.探索新闻规律提高报纸质量。
4.实施正确的舆论监督。
5.新闻事业长足发展。
6.新闻事业内部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管理的探索。

第6题:

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的突破性改革?
1、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2、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到了广泛运用。
3、副刊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第七版、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
4、中国记者走向世界。
5、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第7题: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 A、五四时期
  • B、改革开放时期
  • C、新生活运动时期
  • D、文革时期

正确答案:D

第8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总体变化。
回归新闻本位,更重视遵循新闻自身的规律,转变固有的“阶级斗争工具”的概念,多元化的功能得到认可“舆论工具”而非仅仅“宣传工具”。
冲破“两个凡是”宣传的束缚,在对《苦恋》事件的处理上也张合适度;展开对新闻属性的大讨论,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成为改革的方向;舆论监督的功能得到恢复,一系列以“渤海二号”为始的调查性报道和批评报道陆续展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推进读者互动讨论,推动整个社会的改革;媒体有更大的自主性,开始自办发行,一系列经济型报刊异军突起,周末班大战与扩版热;对新闻传媒管理上,基本*系统化和完善化,进入专业化归口管理时代。

第9题:

我们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比较大的在新闻事业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有哪几次新闻改革?


正确答案: 1、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
2、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新闻改革。

第10题: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观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童话方面出现了茅盾的《风雪云》、《学由瓜得》、《寻快乐》、《书呆子》 ,陈衡哲的《小雨点》 ,赵景深的《纸花》 ,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被鲁迅称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在小说方面则有鲁迅的《故乡》、《社戏》叶圣陶的《阿菊》、《一课》冰心的《寂寞》 《离家的一年》 ,这些小说都不同程序的反映了反帝反封建、要民主、要自由、要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在儿童剧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郭沫若的《广寒宫》和黎锦晖的《葡萄 仙子》等。在儿童诗方面有郭沫若的《两个大星》 《天上的街市》 ,沈从文的《忆》等。搜集和整理了儿歌、民谣,主要有 1919 年,由“少年学会”创办的《少年》 ,歌谣研究会创办的《歌谣》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观是强调 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