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

题目
多选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儿童早期

D

儿童中期

E

儿童晚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第2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
()


答案:对
解析:
埃里克森的学说是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精神分析的理论。

第3题: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第4题:

在发展心理学中,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的。

  • A、乔姆斯基
  • B、皮亚杰
  • C、埃里克森
  • D、荣格

正确答案:B

第5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不变的阶段,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成为自主者阶段(2~3岁);
(3)发展主动性阶段(4~5岁);
(4)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1~12岁);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左右);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
(8)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小学生正处在第四阶段,即变得勤奋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教师或者学校的教育要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增强其自信心,发展其主动的人格。教师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要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帮助下确立正确的实际目标,并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要给学生表现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6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第7题:

埃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
(A)力比多发挥作用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答案:B
解析: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 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第8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答: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
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2分)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一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2分)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鼓励孩子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性格。(2分)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遇到的问题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2分)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该阶段影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分)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地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2分)
(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该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3分)

第9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存在以下几点区别:(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本我。(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非善亦非恶,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者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5)二者都把儿童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但是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悲观,他认为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并不一定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病理性的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矛盾就不复存在,在以后的阶段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经解决的矛盾。

第10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前五个阶段冲突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就其中的某一阶段谈谈成人的教育任务的策略。


正确答案: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