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在编码阶段应注意()

题目
单选题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在编码阶段应注意()
A

保存测试用例和数据

B

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C

文档的副作用

D

养成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等而对软件的修改称为()

A.改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预防性维护


参考答案:C

第2题:

根据 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阶段,为强调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需要完成的活动是( )

A.建立适合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

B.分析和确定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具体设计目标

C.编写测试阶段的说明书,明确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

D.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解目标、要求及经费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4.1.3.5在测试活动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在单元和集成测试阶段,验证相应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的实现,进行重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在软件配置项测试和系统集成测试阶段,建立适当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组织分析测试和测量的数据,验证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实现,进行风险分析,决定交付时机。

第3题:

● 根据《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14394-2008》 ,在软件生存周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计划阶段,为强调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 需要完成的活动是 (14) 。

(14)

A.编制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大纲

B.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

C.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概要设计

D.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分配


正确答案:B

试题(14)分析

根据《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14394-2008》下列原文:

“本标准按GB 8566划分软件生存周期。强调各个阶段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

4.1.1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制定初步项目开发计划,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要求及经费,并列入合同(或研制任务书,下同)。

4.1.2 需求分析阶段——将合同的技术内容细化为具体产品需求。分析和确定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目标,制定大纲及其实施计划。

4.1.3 概要设计阶段——进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分配,进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概要设计,并明确对相似设计的具体要求。”

(以下内容略)

综上可知,正确答案应选B。

参考答案

14B

第4题:

为了提高程序的易读性,同时为减少错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编码时应注意养成良好的( )。


正确答案:程序设计风格
程序设计风格 解析:读程序是软件维护和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读程序的时间比写程序的时间多。解决同样一个问题,有的人编写的程序容易读懂,而有的人编写的程序不易读懂。这就存在一个程序设计风格问题。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可以提高程序的易读性,同时减少错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第5题:

依据 GB/T 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以下关于在软件生存周期 各个过程中对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概念活动中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解目标、要求和经费

B.在需求活动中制定各实施阶段的基本准则,确定各实施阶段的验证方法

C.在设计话动中明确对编码、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评价或审查代码以验证相应要求的实现

D.在测试活动中建立适当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组织分析测试和测量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


正确答案:D

第6题:

软件维护指软件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软件维护活动花费了整个软件生命期成本的50%~90%,要降低维护成本,需要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可维护性(Software Maintainability)是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增强功能及适应变化的容易程度。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关键目标之一。

请围绕“软件维护及软件可维护性”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请给出常见的三种软件维护的类型并分别对其特点进行论述。说明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并详细论述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主要方法。

3.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维护活动和所采取的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说明具体实施的过程以及实际应用的效果。


正确答案:[写作要点] 一、简要叙述所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并明确指出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主要工作。 二、常见软件维护类型及特点 1.软件维护的类型 软件维护分为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等。 (1)正确性维护(改正性维护):在软件投入运行后可能会暴露一部分在测试阶段没有发现的错误为改正这些错误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就是正确性(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由于软件运行的外部环境(软件硬件)和数据环境等的变化而修改软件使之适应这些变化就是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用户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而对软件进行修改使之功能和性能得到完善。 (4)预防性维护:就是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某部分软件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基础。 2.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及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主要方法 软件的可维护性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关键目标。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较多设计、编码及测试中的疏忽和低劣的软件配置缺少文档等都将对软件的可维护性产生不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可用下面七个质量特性来衡量即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七种特性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 (2)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大大提高软件质量和减少软件费用。 (3)建立明确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为提高软件质量所做的各种检查工作。质量保证检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在软件开发的各阶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软件维护中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工具。为了保证可维护性以下四类检查是非常有用的:在检查点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周期性的维护检查和对软件包的检查。 (4)选择可维护的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对维护影响很大。低级语言很难掌握很难理解因而很难维护。一般来说高级语言比低级语言更容易理解第四代语言更容易理解容易编程程序容易修改改进了可维护性。 (5)改进软件的文档。软件文档是对软件功能、软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程序设计策略、程序实现过程的历史数据等的说明和补充。软件文档对提高程序的可阅读性有重要作用从而会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三、需结合自身参与项目的实际状况指出其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维护活动和所采取的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要给出实施软件维护活动和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具体过程、方法以及对实际应用效果的分析。
[写作要点] 一、简要叙述所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并明确指出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主要工作。 二、常见软件维护类型及特点 1.软件维护的类型 软件维护分为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等。 (1)正确性维护(改正性维护):在软件投入运行后,可能会暴露一部分在测试阶段没有发现的错误,为改正这些错误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就是正确性(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由于软件运行的外部环境(软件,硬件)和数据环境等的变化而修改软件使之适应这些变化,就是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用户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而对软件进行修改,使之功能和性能得到完善。 (4)预防性维护:就是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某部分软件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基础。 2.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及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主要方法 软件的可维护性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关键目标。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较多,设计、编码及测试中的疏忽和低劣的软件配置,缺少文档等都将对软件的可维护性产生不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可用下面七个质量特性来衡量,即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七种特性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 (2)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大大提高软件质量和减少软件费用。 (3)建立明确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为提高软件质量所做的各种检查工作。质量保证检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在软件开发的各阶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软件维护中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工具。为了保证可维护性,以下四类检查是非常有用的:在检查点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周期性的维护检查和对软件包的检查。 (4)选择可维护的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对维护影响很大。低级语言很难掌握,很难理解,因而很难维护。一般来说,高级语言比低级语言更容易理解,第四代语言更容易理解,容易编程,程序容易修改,改进了可维护性。 (5)改进软件的文档。软件文档是对软件功能、软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程序设计策略、程序实现过程的历史数据等的说明和补充。软件文档对提高程序的可阅读性有重要作用,从而会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三、需结合自身参与项目的实际状况,指出其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维护活动和所采取的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要给出实施软件维护活动和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具体过程、方法以及对实际应用效果的分析。

第7题:

以下关于软件维护和可维护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36) 。

A.软件维护要解决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之后运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B.软件的维护期通常比开发期长得多,其投入也大得多

C.进行质量保证审查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可维护性

D.提高可维护性是在软件维护阶段考虑的问题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软件维护的相关知识。软件产品在交付给用户之后,就进入了维护阶段。在该阶段针对系统改变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属于维护活动。软件维护期通常比开发期要长得多,根据统计数据一般项目花费1到2年的开发时间,但是需要额外的5到6年的维护时间。维护的成本也比开发成本高得多,另外一些企业数据表明,平均39%的工作量花在开发上,其余的在维护上。软件可维护性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使用规定的过程和资源完成维护活动的概率。通过多个方面来提高软件产品的可维护性,其中进行质量保证审查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考虑提高软件产品的可维护性,而不仅仅是在软件维护阶段。

第8题:

试题一 论软件维护及软件可维护性

软件维护指软件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是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软件维护活动花费了整个软件生命期成本的50~90%,要降低维护成本,需要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可维护性(Software Maintainability)是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增强功能及适应变化的容易程度。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关键目标之一。

请围绕“软件维护及软件可维护性”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请给出常见的三种软件维护的类型并分别对其特点进行论述。说明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并详细论述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主要方法。

3.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维护活动和所采取的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说明具体实施的过程以及实际应用的效果。


正确答案:

 

试题一写作要点

一、简要叙述所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并明确指出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主要工作。

二、常见软件维护类型及特点

1.软件维护的类型

软件维护分为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等。

(1)正确性维护(改正性维护):在软件投入运行后,可能会暴露一部分在测试阶段没有发现的错误,为改正这些错误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就是正确性(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由于软件运行的外部环境(软件,硬件)和数据环境等的变化而修改软件使之适应这些变化,就是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用户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而对软件进行修改,使之功能和性能得到完善。

(4)预防性维护:就是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某部分软件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基础。

2.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及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主要方法软件的可维护性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关键目标。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较多,设计、编码及测试中的疏忽和低劣的软件配置,缺少文档等都将对软件的可维护性产生不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可用一卜.面七个质量特性来衡量,即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七种特性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

(2)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大大提高软件质量和减少软件费用。

(3)建立明确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为提高软件质量所做的各种检查工作。质量保证检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在软件开发的各阶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软件维护中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工具。为了保证可维护性,以下四类检查是非常有用的:在检查点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周期性的维护检查和对软件包的检查。

(4)选择可维护的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对维护影响很大。低级语言很难掌握,很难理解,因而很难维护。一般来说,高级语言比低级语言更容易理解,第四代语言更容易理解,容易编程,程序容易修改,改进了可维护性。

(5)改进软件的文档。软件文档是对软件功能、软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程序设计策略、程序实现过程的历史数据等的说明和补充。软件文档对提高程序的可阅读性有重要作用,从而会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三、需结合自身参与项目的实际状况,指出其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维护活动和所采取的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要给出实施软件维护活动和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具体过程、方法以及对实际应用效果的分析。

第9题:

根据GB/T 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以下关于在软件生存周期各个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概念活动中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解目标、需求和经费

B.在需求活动中制定各实时阶段的基本准则,确定各实施阶段的验证方法

C.在设计活动中明确对编码、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评价或审查代码以验证相应要求的实现

D.在测试活动中建立适当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组织分析测试和测量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在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要充分考虑的软件的可维护性因素。
(1)在需求分析阶段应该明确维护的范围和责任,检查每条需求,分析维护时这条需求可能需要的支持,对于那些可能发生变化的需求要考虑系统的应变能力。
(2)在设计阶段应该做一些表更实验,检查系统的可维护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设计时应该将今后可能变更的内容与其他部分分离出来,并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3)编码阶段要保持源程序与文档的一致性、源程序的可理解性和规范性。
(4)在测试阶段测试人员应该按照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测试软件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收集出错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为今后的维护打下基础。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