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影响不应采用下列()。

题目
单选题
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影响不应采用下列()。
A

工程使用年限内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

B

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C

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参数

D

B+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 )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A.地震震级
B.地震烈度
C.地震荷载
D.地震强度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工建筑物结构受力状况及主要设计方法。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第2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关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与地震烈度有关
B、与震中距无关
C、与拟建场地所处的抗震地段类别有关
D、与建筑所在地的场地类别无关

答案:A,C
解析:
AD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B项,设计地震分组可更好地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同样烈度、同样场地条件的反应谱形状随着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等变化,可见地震影响系数与震中距有关;C项,根据第4.1.8条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及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第3题:

对于丙类建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用

B.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用

C. 地震作用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用,抗震措施较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用

D.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用


参考答案A

第4题:

用地震烈度来衡量一个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正确答案:5级

第5题:

下列关于地震的震级及烈度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C. 距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烈度就愈大
D. 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

答案:C
解析:
P29

第6题:

下列哪些选项可以表征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  )

A、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B、特征周期
C、地震影响系数
D、场地类别

答案:A,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3.2.1条规定,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表征。

第7题:

关于建筑抗震地震影响系数的阐述,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地震影响系数的大小,与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无关
B.在同一个场地上,相邻两个自振周期相差较大的高层建筑住宅,其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不相同
C.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单位是m2/s
D.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只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


答案: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5. 1.4条,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B项,根据第5. 1.5条,由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可知,在同一个场地上;相邻两个自振周期相差较大的高层建筑住宅,其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可能相同。C项,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单位是1。

第8题: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在烈度7度及7度以下地区,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影响较小。()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称为()。
地震烈度

第10题:

下列地震对上海造成影响有()

  • A、南黄海的地震
  • B、长江口以东海域地震
  • C、江苏常熟太仓交界地区地震
  • D、海城地震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