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 错误。
(1)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这并不是说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不是处于一定条件之中。
(2)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或无条件性,一是指它与同一性比较,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比较,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指斗争性虽然寓于同一性之中,受同一性制约,但它能打破制约它的那些条件,并且创造出事物发展转化所必须得新的条件,从而表现出矛盾的斗争性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3)上述论断是对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其实质是割裂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统一关系。

第3题:

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世界既然是可知的,就不存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主张世界及其规律的可知性,但决不是说可以穷尽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认识。它只是证明,世界上只有未知之物,尚待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知之物,人的认识能力没有原则上不可逾越的界限。

第5题: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 A、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统一而存在
  •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D、矛盾双方的尖锐对抗和激烈冲突

正确答案:B

第6题:

“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 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状况的制约.主体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及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第7题: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此论断把两个方面的内容混为一谈。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就属于唯心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并非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8题:

斗争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


正确答案:×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并不是说它不需要任何条件,或不处于一定条件之中,而是指它虽然处于一定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的限制,但其又能打破这些限制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必需的新的条件,从而表现出矛盾的斗争性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第9题: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 A、特殊性
  • B、客观性
  • C、相对性
  • D、条件性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 A、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
  •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才的斗争
  • E、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正确答案: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