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

题目
单选题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正确答案:BCDE
解析:A项是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的论据,B、C、D、E四项是孟子分别从进一步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如“树桑”及“育畜”,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如“勿夺其时”,实行恰当的教育如“谨庠序之教”等方面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答案为BCDE。

第2题:

“说大人,则藐之,忽视其巍巍然”,这句话出自()

  • A、《孟子·告子》
  • B、《孟子·尽心》
  • C、《孟子·离娄》
  • D、《孟子·梁惠王》

正确答案:B

第3题: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改革家是( )。

A.荀寅

B.商鞅

C.李悝

D.子产


正确答案:C
解析:李悝在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尽地力之教”和“善平籴”的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封建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第4题:

描述:“我决尽我之所能与判断为病人利益着想而救助之,永不存一切邪恶之念”的伦理文献是()

  • A、《希波克拉底誓言》
  • B、《胡佛兰德·医德十二箴》
  • C、《孟子·梁惠王上》
  • D、《医门法律·问病论》

正确答案:A

第5题:

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法令是:()

  • A、无为而治
  • B、尽地力之教
  • C、治安策
  • D、推恩令

正确答案:D

第6题: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句中“庶几”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庶几:差不多了

第7题: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而,是亦走也。”中的“直”假借为()。


正确答案:

第8题:

下列对战国时期魏国李悝的变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李悝辅佐的魏王是魏文侯。

B、其主要的手段是制订《法经》。

C、最本质的是削弱君王的利益。

D、施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


答案:C

第9题:

变法家商鞅的作品有《尽地力之教》。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缘木求鱼》这则寓言出自《孟子》的()

  • A、《奕秋》
  • B、《孟子·梁惠王上》
  • C、《齐桓晋之事》
  • D、《庄暴见孟子》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