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地下含水层为颗粒较粗的砂砾地层,施工期降低其地下水位宜采用( )排水法。

题目
单选题
某基坑地下含水层为颗粒较粗的砂砾地层,施工期降低其地下水位宜采用( )排水法。
A

管井 

B

真空井点 

C

喷射井点 

D

电渗井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砂土地层中,开挖深度为14m、地下水位经井点降低至基坑底面以下的基坑,宜采用的支护形式是()。

A、水平挡土板
B、垂直挡土板
C、水泥土搅拌桩
D、土钉墙

答案:D
解析:
【考点】矿业工程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应用【解析】基坑(槽)支护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土壁,此外,钢板桩、混凝土板桩及水泥土搅拌桩等围护结构还兼有不同程度的隔水作用。基坑(槽)支护结构的形式有多种,根据受力状态可分为横撑式支撑、重力式支护结构、板桩式支护结构等。水平挡土板和垂直挡土板属于横撑式支撑,多适用于开挖较窄的沟槽,水平挡土板支撑,挖土深度可达5m;对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可用垂直挡土板式支撑,其挖土深度不限。水泥搅拌桩支护结构是一种重力式支护结构。它是通过搅拌桩机将水泥与土进行搅拌,形成柱状的水泥加固土(搅拌桩)。这种支护墙具有防渗和挡土的双重功能。由水泥土搅拌桩搭接而形成水泥土墙,它既具有挡土作用,又兼有隔水作用。它适用于4~6m深的基坑,最大可达7~8m。土钉支护工艺,可以先锚后喷,也可以先喷后锚。喷射混凝土在高压空气作用下,高速喷向喷面,在喷层与土层间产生嵌固效应,从而改善了边坡的受力条件,有效地保证边坡稳定;土钉深固于土体内部,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周围土的强度,使土体加固变为支护结构的一部分,从而使原来的被动支护变为主动支护;钢筋网能调整喷层与锚杆应力分布,增大支护体系的柔性与整体性。土钉支护适用于水位低的地区,或能保证降水到基坑面以下;土层为黏土、砂土和粉土;基坑深度一般在15m左右。根据试题给定的条件,该基坑的开挖深度为14m,横撑式支撑和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满足支护要求,应采用土钉墙进行支护,故应选择答案D。

第2题: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含水量松散破碎地层应采用( )的排水方案。
A.集中宣泄排水B.降低地下水位
C.加固地层堵水D.地质钻孔


答案:B
解析:
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宜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

第3题: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含水量大、松散地层应采用( )排水方案。
A.集中宣泄排水 B.降低地下水位
C.加固地层堵水 D.地质钻孔


答案:B
解析:
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案,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当降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帷幕预注浆,加固地层等堵水处理。

第4题:

基坑开挖时的排水方法主要有()和()两类,当地基可能发生流砂现象时,可采用()法降低地下水位。


正确答案:集水坑排水法,井点

第5题:

明沟集水井排水法宜用于含水层为()的基坑。

  • A、粘土层
  • B、细砂层
  • C、粉砂层
  • D、淤泥层
  • E、粗粒土层

正确答案:A,E

第6题:

采用井点排水方法时,应满足的条件包括( )。
A、井点管距坑壁不得小于1.0~1.5m
B、井点间距应为1.0~2.5m
C、滤管应埋在含水层内并较所挖基坑底低0.9~1.2m
D、滤管应埋在含水层内并较所挖基坑底低0.6~0.9m
E、集水总管标高宜接近地下水位线


答案:A,B,C,E
解析:
D的正确说法是滤管应埋在含水层内并较所挖基坑底低0.9~1.2m。参见教材P138。

第7题:

基坑土质不好,地下水位较高,用集水坑排水有流砂涌泥现象产生式,可采用()排水法。


正确答案:井点

第8题:

某基坑地下含水层为颗粒较粗的砂砾地层,施工期降低其地下水位宜采用( )排水法。
A.管井
B.真空井点
C.喷射井点
D.电渗井点


答案:A
解析:
管井排水法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埋藏较浅(基坑低于地下水位)、颗粒较粗的砂砾及岩石裂隙发育的地层。

第9题:

在开挖基坑、地槽或其他土方时,地下水经常会渗入坑内,故必须做好基坑降水工作。降水方法有明排水法和()。

  • A、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 B、挖沟排水法
  • C、集水井法
  • D、有组织排水法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基坑排水方式中,( )适宜于地基为岩基或粒径较粗、渗透系数较大的砂卵石覆盖面,在国内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最多。

  • A、初期排水 
  • B、明沟排水 
  • C、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 D、管井排水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