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1.这一观点反映的是()

题目
填空题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1.这一观点反映的是()课程理论。 2.制订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3.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杜威认为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是组织课程的出发点,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教材为中心。()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选择玩具的基本准则:不是玩具本身能干些什么,而是儿童使用玩具能做些什么。(  )


答案:错
解析:
选择玩具的基本准则是:(1)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2)具有教育性;(3)具有艺术性;(4)符合卫生与安全的要求;(5)玩具要坚固、结实耐用。

第3题:

下列各项中,( )不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A.社会 B.知识 C.儿童 D.教师


正确答案:D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第4题: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1.这一观点反映的是()课程理论。 2.制订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3.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正确答案:活动;学科设置;个人本位论思想;壬寅学制;形式教育理论

第5题: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
这一论点正是来自经验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杜威。

第6题:

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

A.科学

B.文学

C.历史

D.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D

第7题:

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该观点体现的课程理论是( )。

A.知识中心课程论
B.学生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
杜威是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第8题:

绩效考核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


参考答案:手段

第9题: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答案:B
解析: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杜威一生出版教育著作30余部,发表教育论文约180篇。杜威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年).《儿童与课程》(1902年)、《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09年)、《我们怎样思维》(1910年)、《明日之学校》(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等,其中以《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在教育方面的理论思考。杜威力倡教育即生活,反对教育为固定的成人生活作准备的观点。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要求教育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使儿童从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将现在的生活视作为另一种生活作准备的工具与手段。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与这两种要求相虚,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以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同时也抨击“生活预备说”,以克服学校与儿童生活的脱离。

第10题:

按照任务中心理论的观点,一个学生之所以成绩差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他暂时没有真正发挥出潜能。()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