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欣赏.评述”?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欣赏.评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答案:
解析: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区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衔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第2题: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 强调“用语言、 文字、 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的学习领域是( )。

A. 欣赏·评述
B. 设计·应用
C. 综合·探索
D. 造型·表现

答案:A
解析: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第3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正确答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字词句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化底蕴)、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第4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强调的学习方法是( )。


A.江苏艺术家轶文的美术欣赏方法
B.介绍历史叙事的美术欣赏方法
C.阐释图像学的美术欣赏方法
D.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答案:D
解析:
欣赏·评述注重的是对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A、B、C选项的表述较为片面,欣赏的方法较为单一,不适合中学生的美术教学,D选项多角度的欣赏则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加以比较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第5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没有明确提及的主要学习对象是( )。


A.自然美
B.美术作品
C.技艺美
D.美术现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主要学习对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说明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表述为:该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故A、B、D项表述正确。

C项:技艺美并未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被提及,故符合题意。

第6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美术学习的创作活动具体分为(  )。

A.“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
B.“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C.“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
D.“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

答案:C
解析: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第7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在第四学段的“欣赏?评述”领域学习中应该知道几位以上在中国美术史中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


A.5位以上
B.8位以上
C.10位以上
D.12位以上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评价要点为: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1.识别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动漫等。2.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3.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4.能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5.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了解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美术家及流派。由第三条表述可知,学生在第四学段的“欣赏?评述”领域学习中应该知道5位以上在中国美术史中有代表性的美术家。A项正确。

第8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第9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目标的是( )。


A.初步形成审美判断力
B.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C.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D.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目标: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由此,选项中 A、B、C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D项:增设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

第10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主要针对绘画、雕塑创作学习领域是( )

A.欣赏评述
B.造型表现
C.综合探索
D.设计应用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