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处罚法;
6、自我控制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2题:

简述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1)全身松弛训练(2分)
全身松弛法,或称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2)系统脱敏法(2分)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朴l958年首创。
(3)肯定性训练(1分)
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第3题:

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如学生不敢和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学会能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如有人曾用此方法让一个沉默无话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5)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可用两种形式:
①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厌恶刺激;
②不良行为后,撤销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第4题:

简述教学中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答案:
解析:
简述教学中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疗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
(5)暂时隔离法。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这一知识点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是历年考试中的重要考点。考生不仅要记住,而且要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因为这是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的基本方法,与教学理论密切相关,且应用性强。

第5题:

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第6题:

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正确答案: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1967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冈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
(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第7题:

论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1)强化法
强化法指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作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暂时隔离法
当儿童不良行为发生后,我们将他立即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直到定时器响了以后方可离开。暂时隔离法意味着奖励、强化、关注、有趣活动的终止。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改善自身行为。

第8题:

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


答案:
解析:
(1)攻击行为:是一种经常有意地伤 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攻击行为的分类为:①按 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 击和间接攻击。②按攻击行为的起因,可分为主 动型攻击和反应型攻击。③按攻击行为的目的, 可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2)改变攻击行为的方法: ① 消退法:对儿童的攻击行为可以采取不加 理睬的方法,使它们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少。 ② 暂时隔离法:为了抑制某种特定行为的发 生,使行为者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强化或远离强剌激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 ③ 榜样示范法:将有攻击行为的儿童置于无 攻击行为的榜样当中,减少他们的攻击行为;让 有攻击行为的儿童观察其他儿童的攻击行为是 10何受到禁止或处罚的。 ④ 角色扮演法。

第10题:

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正确答案: 1)以农民为中心的策略
即以提高农民本身素质为主的策略,通过推广工作直接改变农民的知识、态度,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减少或完全克服行为改变的阻力。
2)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
即变革社会环境或农民工作环境的策略。在许多场合下,农民之所以没有能采取新技术,不是由于自身素质差,而是由于环境条件不具备,一旦为农民创造了新的工作环境,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环境方面的障碍就会减少或排除。
3)人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即提高农民素质与改变其工作环境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