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

题目
问答题
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卢卡挈是()

A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B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C自然主义文论家

D现代主义文论家


B

第2题:

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虚静”本是道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式,又称“静思”、“虑心”、“空静”。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对“虚静”就有很多阐释:“致虚极,守静笃”。强调只有保持一种虚静的心境,才能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随后庄子发挥了这一思想,对虚静理论作了补充:“虚静者,心斋也”,他用“心斋”来解释虚静,要求人从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摆脱个人的利害得失,做到内心的澄彻空明。惟其如此方能达到“道德之至”的至高境界。
(2)道家之外,管子和荀子也非常看重虚静的修身养性的作用。从魏晋开始“虚静”逐渐演变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对中国古代的审美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机在《文赋》中运用“虚静”理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剖析,认为虚静的状态乃是进行文学构思、创作的首要条件。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凸现了虚静的价值:“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唐代在六朝文论的基础之上继续强调“虚静”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除此外,杜甫、白居易等人也标举虚静。可见“虚静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广泛程度。
(3)作为文论中的“虚静”概念主要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心境需要“虚静”的状态,而较少涉及文学接受活动的论述。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接受者在面对作为审美客体的文学文本时,同样需要以一种“虚静”的心境状态从事文学的接受活动,惟其如此,才能够不受外在的功利性的干扰,以一种无功利的空明心理状态进行审美观照达到最高的审美愉悦感。文学接受中,接受者只有保持虚静、平和自然这样的心境,才能全神贯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世界,才能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作品,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第3题:

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


参考答案: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第4题:

在古代西方文论家中,提出“寓教于乐”观点的是()

  • A、亚里斯多德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贺拉斯

正确答案:D

第5题:

西方文论中文学观念的演变有着一条清晰的线索(),循此线索可以大致看到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


正确答案:再现说—表现说—本体说—体验说

第6题:

简述西方唯美主义文论的基本观点。
西方唯美主义文论代表人物有戈蒂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等,其基本观点是:艺术就是美,就是形式,就是无用,就是对享乐、放浪的追求。艺术的真实目的是撒谎、想象。人通过艺术以窥见彼岸世界的奥秘而获得欢乐

第7题:

文学理论在西方古代被称为()

  • A、文论
  • B、诗学
  • C、文学学
  • D、文本学

正确答案:B

第8题:

卢卡挈是()。

A.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B.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C.自然主义文论家

D.现代主义文论家


参考答案:B

第9题:

意境是()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

  • A、中国古典文论
  • B、现代文论
  • C、西方现代文论
  • D、西方古典文论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西方文论谈灵感一般强调其()的一面,而中国文论则看到灵感思维的()


正确答案:静;动中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