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土壤藻类有土壤生物的先行者之称?


答案:因为土壤藻类是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它可以光为能源将C02转化为有机物,这些以藻类细胞形态存在的有机物,在藻类死亡之后,可以被其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利用作为碳源和能源,其他微生物因此而发育繁衍。
另外土壤藻类中,许多种是能够进行固氮的,将空气中的氮素固定为其他生物可利用的氮源。
因此说土壤藻类是土壤生物的先行者。

第2题:

哪些方面支持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这一说法?


正确答案: 土壤为微生物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土壤有一定的持水性,有团粒结构和毛细作用;酸碱度恒定适合微生物生长;温度恒定;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防止其辐射。

第3题:

为什么说土壤结构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参考答案: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水、气、热以及养分的保持和移动,也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

第4题:

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正确答案:A.孔隙度高,各种类型的孔隙比例适中,而且分布均匀,大小适中,解决了透水性和蓄水性的矛盾;B.解决水分和空气矛盾,使土温温度变化较为温和适中;C.有机质和养分丰富;同时,利于养分的释放和保存;D.黏着性、黏结性和可塑性均较小,利于耕作。

第5题: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目前工业上所利用的微生物大多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纤维素酶广泛应用与工业生产。请你设计一种从土壤中分离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同时打算用此菌进行工厂发酵生产,请设计工厂生产流程图。


正确答案: ⑴ 采样:在造纸厂周围或废水中,采土壤离地5-15cm处的土壤,或废水中的细菌;
⑵ 增殖培养:以纤维素作为惟一的碳源进行增殖培养,0.0075%曲利本蓝+1%CMC(羧甲基纤维素)pH10.5,使得不能分解纤维素的菌不能生长;
⑶ 纯种分离:采用单菌落分离法,A、划线法,B、稀释法;
⑷ 生产性能的测定:测定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
工业生产流程图设计:
菌种的筛选→种子扩大培养(真菌用孢子扩大培养)→发酵罐发酵→纤维素酶的提取

第6题:

为什么活的微生物能提高土壤肥力?


正确答案: 土壤中的具有活性的有益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如: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植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的释放、氮素的固定等等。纯自然状态下有益微生物数量不够,作用力也有限。采用“人为方式”向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就能够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整体活性,从而明显提高土壤的肥力。在植物根际施用微生物菌肥,就可以大大增加根际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强。这就是施用菌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科学原理。

第7题:

为什么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正确答案:它能翻土还能给土壤提供肥料。

第8题:

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参考答案: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最初来源。2生物具有保蓄养分的能力。3生物使土壤中有限的养分发挥了无限的营养作用。4推动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发展。

第9题:

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正确答案: 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类型分为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粒状、团粒状、团块状)、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以及大块结构。
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是因为:
①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总孔隙度可达55%其中毛管孔隙度占40%,非毛管水占60%,比较适均,团粒之间是非毛管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而在团粒内部是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较好的蓄水和保肥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土壤透水性与蓄水性的矛盾。
②较好的解决了土壤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的矛盾,因而能较好的调节土壤导热性、热容量状况,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度。
③有机质与各种养分的含量都比较丰富,这是因为在团粒结构表面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下,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与供应;
④在团粒结构内部的有机质则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持。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其黏着性、黏结性和可塑性较小,有利于耕作。

第10题:

为什么说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意义重大?


正确答案: 农业最有价值的土壤结构是团粒状的水稳性团聚体(直径1—10mm)
(1)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总的孔隙度大(约为55%),而且孔隙比例较为合适,毛管孔隙占其中的40%,非毛管空隙占60%,且分布均匀,团粒与团粒之间为非毛管孔隙,团粒内部和团粒与单粒之间存在大量毛管孔隙,解决了土壤透水性和蓄水性的矛盾。
(2)团粒结构解决了土壤蓄水性和通气性之间的矛盾。
(3)团粒结构较好解决了土壤导热性和热容量的矛盾,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度。
(4)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都比较丰富。团聚体表面通气性好,有机质矿化分解迅速,有利于养分的释放和供应;团聚体内部以嫌气分解为主,分解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