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

题目
问答题
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外围护结构隔热的方法是( )。

A.外围护结构采用深色处理
B.外围护结构采用遮阳处理
C.外围护结构采用绿化处理
D.外围护结构设置通风间层
E.外围护结构内设铝箔隔热层

答案:B,C,D,E
解析:
2019版教材P7页
3.防结露与隔热: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增设墙面遮阳以及绿化;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

第2题:

下列围护结构隔热措施,哪条是错的?( )

A.外表面做浅色处理
B.设置通风间层
C.复合结构的内侧宜采用适当厚度的重质材料
D.设置隔蒸汽层

答案:D
解析:
《民用建筑热工规范》6.1.3外墙隔热可采用下列措施:1宜采用浅色外饰面。2可采用通风墙、干挂通风幕墙等。3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时,可在空气间层平行墙面的两个表面涂刷热反射涂料、贴热反射膜或铝箔。当采用单面热反射隔热措施时,热反射隔热层应设置在空气温度较高一侧。4采用复合墙体构造时,墙体外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5可采用墙面垂直绿化及淋水被动蒸发墙面等。6宜提高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7西向墙体可采用高蓄热材料与低热传导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构造。深宜为15~20cm。⑦采用有土和无土植被屋顶,以及墙面垂直绿化等。

第3题:

在围护结构屋顶的隔热措施中,可采用通风间层的做法。对此要求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通风间层高度以20cm左右为宜
B.通风间层宽度不应小于50cm
C.基层上面应设有6cm左右的隔热层
D.通风屋顶的风道长度不宜大于10m

答案:B
解析: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5.2.1条第2款规定,设置通风间层,如通风屋顶、通风墙等。通风屋顶的风道长度不宜大于10cm。间层高度以20cm左右为宜。基层上面应设有6cm左右的隔热层。夏季多风地区,檐口处宜采用兜风构造。

第4题:

架空隔热屋顶中设置通风间层的主要作用有()。

  • A、通风降温
  • B、隔热防晒
  • C、保护屋面防水层
  • D、保护屋面结构层
  • E、保护屋面隔热层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在我国南方,围护结构的隔热构造设计,下列哪一条措施是错误的?( )

A.外表面采用浅色饰面
B.设置通风间层
C.当采用复合墙时,密度大,其蓄热系数也大的,宜设在高温一侧
D.设置带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单面设铝箔时,宜设于温度较高的一侧

答案:C
解析: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规定:6.1.3外墙隔热可采用下列措施:①宜采用浅色外饰面。②可采用通风墙、干挂通风幕墙等。③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时,可在空气间层平行墙面的两个表面涂刷热反射涂料、贴热反射膜或铝箔。当采用单面热反射隔热措施时,热反射隔热层应设置在空气温度较高一侧。④采用复合墙体构造时,墙体外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⑤可采用墙面垂直绿化及淋水被动蒸发墙面等。⑥宜提高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⑦西向墙体可采用高蓄热材料与低热传导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构造。

第6题:

当屋面内设有通风空气间层时,计算围护结构冬季传热系数时,应( )。

A.按照热流自下而上计算空气间层热阻
B.按照不同间层厚度计算空气间层热阻
C.按照热流自下而上和不同间层厚度计算空气间层热阻
D.不计算空气间层热阻

答案:D
解析:

第7题:

隔热的主要手段为()

A:加设隔热层
B:采用遮阳一通风构造
C: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面
D: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
E:绿化植被隔热

答案:B,C,D,E
解析:
隔热的主要手段为:(1)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面;(2)采用遮阳—通风构造;(3)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4)绿化植被隔热。

第8题:

围护结构隔热的方法有( )。

A.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
B.设墙面遮阳
C.设置通风间层
D.增大窗墙面积比
E.内设隔热层

答案:A,B,C,E
解析:
2019版教材P7页
3.防结露与隔热,隔热的方法有: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增设墙面遮阳以及绿化;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

第9题:

通风间层隔热原理是什么?
(1)通风间层利用导热系数小的空气层起隔热层作用;
(2)间层设有进、排风口,通过空气的对流,降低了间层内空气的温度并带走了间层材料中的一部分热,降低了间层温度,减少了传热量。

第10题:

简述架空通风隔热间层的隔热原理。


正确答案: (1)利用架空的面层遮挡直射阳光;
(2)架空内被加热的空气与室外冷空气产生对流;
(3)将层内的热量带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