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吹炼过程中Fe3O4有何危害?怎样抑制其形成?

题目
问答题
在吹炼过程中Fe3O4有何危害?怎样抑制其形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牙结石有何危害?怎样预防


正确答案:由于牙结石多沉积于牙颈部,若不除去的话,长期刺激牙龈组织,会引起牙龈组织的水肿、充血、龈缘糜烂,并且牙龈容易出血等一系列牙龈炎的症状。一些人清晨起床后满嘴布满血丝,99%是由牙结石所造成的。如果继续发展,可造成牙周组织溢脓,出现口臭不适,齿槽骨破坏吸收甚至牙齿松动,尤其是儿童,如不注意防止牙石的形成,成年后极易成为牙周病患者中的一员。所以,牙结石的存在是有害无益的。
怎样预防牙结石的形成呢?刷牙是预防牙结石形成的一种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牙结石的沉积是由少到多,逐渐形成的。经常刷牙可将刚刚开始沉积于牙面的牙垢、牙结石及时刷掉。所以应该让儿童坚持刷牙,如若等到牙结石沉积很厚,附着很紧密时,就刷不掉了,必须由大夫协助才能去除。另外由于精细食物粘性重糖分高,极易沉积于牙面,因此,应告诫儿童少吃精细食品,或吃后必须刷牙漱口。特别是睡前吃诸如饼干、蛋糕等精细食品,不仅容易形成牙结石,而且还会造成龋齿。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刷牙和保持口腔卫生的良好习惯。

第2题:

什么是起钻拔活塞?有何危害?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 由于钻井液性能不好,井眼缩径,钻头或扶正器泥包,起钻连续遇卡,钻井液随钻具一起上行,钻杆内抽空,转盘卸扣困难,打倒车严重的现象称起钻拔活塞。
其主要危害一是拔塌井眼造成井下复杂;二是拔卡钻具,循环不通,造成恶性卡钻事故;三是引起抽吸井喷。
其处理方法是:
①一旦发现拔活塞现象立即停止起钻,下至畅通井段开泵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大幅度活动钻具,冲洗井壁,间歇用转盘快速甩动,解除泥包现象。确认钻井液性能良好,可用一档低速或倒划眼起出困难井段。
②如拔活塞现象严重,下不去,也开泵不通,应立即强行起钻,并每起3-5柱接方钻杆从钻杆内灌钻井液直到起完。

第3题:

什么是积屑瘤?它是怎样形成的?对切削过程有何影响?如何抑制积屑瘤的产生?


参考答案: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常在切削刃口附近粘结一硬度很高的楔状金属块,它包围着切削刃且覆盖部分前面,这种楔状金属块称为积屑瘤积屑瘤的形成和刀具前面上的摩擦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最基本的原因是由于高压和一定的切削温度,以及刀和屑界面在新鲜金属接触的情况下加之原子间的亲和力作用,产生切屑底层的粘结和堆积。积屑瘤不断发生着长大和破裂脱离的过程,其不稳定性常会引起切削过程的不稳定(切削力变动)。同时积屑瘤还会形成“切削刃”的不规则和不光滑,使已加工表面非常粗糙、尺寸精度降低。实际生产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抑制积屑瘤的生成:a.提高切削速度。b.适当降低进给量。c.增大刀具前角。d.采用润滑性能良好的切削液。

第4题:

吹炼过程中怎样预防爆发性喷溅?


正确答案: 根据爆发性喷溅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控制好熔池温度。前期温度不要过低,中后期温度不要过高,均匀升温,碳氧反应得以均衡的进行;严禁突然冷却熔池,消除爆发性碳氧反应的条件。
(2)控制(TFe)不出现聚积现象,以避免熔渣过分发泡或引起爆发性的碳氧反应。
具体讲应注意以下的情况:
1)若初期渣形成过早,应及时降枪以控制渣中(TFe);同时促进熔池升温,使碳得以均衡的氧化。避免碳焰上来后的大喷。
2)适时加入二批料,这样熔池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有利于消除因二批渣料的加入过分冷却熔池而造成的大喷。
3)在处理炉渣“返干”或加速终点渣形成时,不要加入过量的萤石,或用过高的枪位吹炼,避免(TFe)积聚。
4)终点适时降枪,降枪过早熔池碳含量还较高,碳的氧化速度猛增,也会产生大喷。
5)炉役前期炉膛小,同时温度又低,要注意适时降枪,避免TFe含量过高,引起喷溅。
6)补炉后炉衬温度偏低,前期温度随之降低,要注意及时降枪,控制渣中(TFe)含量,以免喷溅。
7)若采用留渣操作时,兑铁前必须采取冷凝熔渣的措施,防止产生爆发性喷溅。
(3)吹炼过程一旦发生喷溅就不要轻易降枪,因为降枪以后,碳氧反应更加激烈,反而会加剧喷溅。此时可适当的提枪,这样一方面可以缓和碳氧反应和降低熔池升温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于氧气射流的冲击作用吹开熔渣,利于气体的排出。
(4)在炉温很高时,可以在提枪的同时适当加一些石灰,稠化熔渣,有时对抑制喷溅也有些作用,但加入量不宜过多。也可以用如废绝热板、小木块等密度较小的防喷剂,降低渣中(TFe)含量,达到减少喷溅的目的。此外,适当降低氧流量也可以减弱喷溅强度。

第5题:

在吹炼过程中,突然自动提枪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因有:
(1)、氧气压力≤0.5Mpa
(2)、氮气压力≤0.5Mpa
(3)、氧气流量≤3000m3/h
(4)、氧枪冷却水进水量≤50m3/h
(5)、氧枪冷却水出水温度≥55℃
(6)、氧枪冷却水出水流量差≥6m3/h
(7)、氮封压力≤0.1Mpa
(8)、氮封流量≤250m3/h;汽包水位≤0.25m

第6题:

风量过低对转炉吹炼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送风压力可能小于熔体静压,风口铜水倒灌而堵死风口。
(2)反应热不够,吹炼难以进行。
(3)吹入空气难以搅动熔体,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4)吹炼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第7题:

转炉吹炼过程中,吹炼前期硫的下降不明显,在吹炼中、后期高碱度和高氧化活性渣形成后,温度升高才得以脱除。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何谓轴电压?何谓轴电流?有何危害?怎样防止?


参考答案:由于定子磁场的不平衡或转轴本身带磁,所有在转轴上总会感应一定的电压,称为轴电压,其数值一般不大于5V。在轴电压作用下,轴承机座与基础形成的回路中将会出现一个很大的电流,称为轴电流。会使轴承和汽轮机蜗母轮等的接触面产生强烈的电弧灼伤。为防止轴电流的产生,故在汽轮发电机励磁机侧轴承下加垫绝缘板。垫绝缘处一定要注意做到完全垫开,包括螺钉和油管法兰等处,均需要加装绝缘垫圈的套管。

第9题:

泡沫渣是怎样形成的,它对吹炼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泡沫渣?


正确答案: 在吹炼过程中,由于氧流与熔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气—熔渣—金属液密切混合的三相乳化液。分散在炉渣中的小气泡的总体积,往往超过熔渣本身的体积。熔渣成为薄膜,将气泡包住并使其隔开,引起熔渣发泡膨胀,形成泡沫渣。正常泡沫渣的厚度经常在1~2m乃至3m。
由于炉内的乳化现象,大大发展了气—熔渣—金属液的界面,加快了炉内化学反应速度。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吹炼效果。倘若控制不当,严重的泡沫渣也会导致事故。
在吹炼初期,炉渣碱度低,并含有一定量的FeO、SiO2、P2O5等成分,主要是这些表面活性物质稳定了气泡。
在吹炼中期,碳激烈氧化产生大量的CO气体,由于炉渣碱度提高,形成了硅酸盐及磷酸盐等高熔点矿物,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稳定气泡主要是固体悬浮微粒。此时如果能控制得当,避免或减轻熔渣返干现象,就能得到合适的泡沫渣。在吹炼后期,脱碳速度降低,只要熔渣碱度不过高,稳定泡沫的因素就大大减弱了,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泡沫渣。
在吹炼过程中,氧压低,枪位过高,渣中(TFe)大量增加,会促进泡沫渣的发展,严重时还会产生泡沫性喷溅或溢渣。相反,枪位过低,尤其是在碳氧化激烈的中期,(TFe)含量低,又会导致熔渣的返干而造成金属喷溅。所以,只有控制得当,才能够保持正常的泡沫渣。

第10题:

泡沬渣是怎样形成的,它对吹炼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泡沬渣?


正确答案: 在吹炼的过程中,由于氧流与熔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气-熔渣-金属液密切混合的三相乳化液。分散在炉渣中的小气泡的总体积,往往超过熔渣本身的体积。熔渣成为薄膜,将气泡包住并使其隔开,引起熔渣发泡膨胀,形成泡沬渣。正常泡沬渣的厚度经常在1-2m及至3m。
由于炉内的乳化现象,大大发展了气-熔渣-金属液的界面,加快了炉内化学反应速度。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吹炼效果。倘若控制不当,严重的泡沬渣也会导致事故。
在吹炼初期,炉渣碱度低,并含有一定量的FeO、SiO2、P2O5等成分,主要是这些表面活性物质稳定了气泡。在吹炼中期,碳激烈氧化产生大量的CO气体,由于炉渣碱度提高,形成了硅酸盐及磷酸盐等高熔点矿物,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稳定气泡主要是固体悬浮微粒。此时如果能控制得当,避免或减轻熔渣返干现象,就能得到合适的泡沬渣。在吹炼后期,脱碳速度降低,只要熔渣碱度不过高,稳定泡沬的因素就大大减弱了,一般难度不会产生严重的泡沬渣。
在吹炼过程中,氧压低,枪位过高,渣中(TFe)大量增加,会促进泡沬渣的发展,严重时还会产生泡沬性喷溅或溢渣。相反,枪位过低,尤其是在碳氧化激烈的中期,(TFe)含量低,又会导致熔渣的返干而造成金属喷溅。所以,只有控制得当,才能保持正常的泡沬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