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明数据发送者的身份与数据的真实性需使用()。

题目
单选题
为证明数据发送者的身份与数据的真实性需使用()。
A

散列算法

B

时间戳

C

数字信封

D

加密算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数字信封技术能够()。

A.隐藏发送者的真实身份

B.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C.对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进行认证

D.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正确答案:B

第2题:

云计算安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密文检索与处理,数据存在与可使用性证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以及虚拟化安全技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3题:

为增强访问网页的安全性,可以采用 (14) 协议;为证明数据发送者的身份与

数据的真实性需使用 (15) 。

(14)A. Telnet

B. POP3

C. HTTPS

D. DNS

(15)A. 散列算法

B. 时间戳

C. 数字信封

D. 加密算法


正确答案:C,C

第4题:

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身份认可。数字签名根据发送信息生成信息摘要,使用发送者的私钥签名信息摘要。信息接收者接收有关信息,生成新的信息摘要,再使用信息发送者提供的公开密钥进行解密,对信息摘要进行验证,以确认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从而保证网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这里数据的有效性指的是(10)。

A.数据传输中不被非法篡改

B.数据传输中不被非授权者偷看

C.数据不能被否认

D.数据没有丢失


正确答案:C
解析:认证技术解决网络通信中双方的身份认可。数字签名也属于身份认证,发送者要对发送的信息保密,只允许掌握发送者提供的公共密钥的接收者解密,并对有关信息进行验证和确认发送者的身份。这样数据传输中其他人是无法偷看的,保证网上信息的机密性。另外由于数字签名是属于非对称加密技术,发送和接收需要两个密钥。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或者相反。由于接收者不掌握发送者的私有密钥所以不能修改发送者发送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后者指数据不能被否认,即接收者无法修改发来的信息,也不能抵赖。

第5题:

一个电子邮件的发送者对数据摘要应用了数字签名。这能确保()。

A.信息的数据和时间戳

B.识别发信的计算机

C.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密

D.对发送者的身份进行识别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为增强访问网页的安全性,可以采用(15)协议;为证明数据发送者的身份与数据的真实性需使用(16)。

A.TeInet

B.POP3

C.HTTPS

D.DNS


正确答案:C
解析:见公共试题Ⅰ(15)、(16)。

第7题:

使用不对称密钥算法进行数据加密时,公用密钥是公开的,私有密钥是保密的。发送者发送数据时,使用______来加密数据。

A.发送者的私有密钥

B.发送者的公用密钥

C.接收者的私有密钥

D.接收者的公用密钥


正确答案:D
解析:使用不对称密钥算法进行数据加密时,公用密钥是公开的,私有密钥是保密的。.发送方使用接收者的公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而接收方用自己的私有密钥进行数据解密。

第8题:

● 为增强访问网页的安全性,可以采用___(15)___协议;为证明数据发送者的身份与数据的真实性需使用___(16)___。

(15)A.Telnet B.POP3 C.HTTPS D.DNS

(16)A.散列算法 B.时间戳 C.数字信封 D.加密算法


正确答案:C,C

第9题:

消息认证技术是为了

A.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被他人篡改 B.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被他人复制C.确定数据发送者的身份 D.传递密钥


正确答案:A
消息认证就是证实消息的信源、信宿、消息内容是否曾受到偶然或有意的篡改,消息的序号和时间是否正确。消息认证的一般方法为产生一个附件。

第10题:

数字信封技术能够( )。

A.对发送者和接收者身份进行认证

B.对发送者的身份进行验证

C.防止交易中抵赖的发生

D.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数字信封技术用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数字信封技术使用两层加密体制。在内层利用私有密钥加密技术使得每次传送的信息都可以生成新的私有密钥。在外层,利用公用密钥加密技术加密私有密钥,保证私有密钥的安全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