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的结构。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的结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白细胞的分类、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白细胞分类:根据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分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直径10-12微米,胞质弱嗜酸性,含细小均匀颗粒,核分叶, 1-5叶不等。电镜下胞质颗粒分:特殊颗粒--较小,数量多,含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较大,量少,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水解酶。功能:趋化性运动、吞噬异物。
(2)嗜碱性粒细胞:直径10-12微米,数量少、细胞核分叶不明显、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深蓝色颗粒,颗粒与肥大细胞相同。 功能:趋化性运动,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 直径12-14微米,核多分为2-3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含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阳离子蛋白。 功能:趋化性运动、降低过敏反应、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伤寄生虫幼虫。
(4)单核细胞:直径12-20微米,核为肾形或马蹄形,核染色质疏松,胞质灰蓝色 ,内含嗜天青颗粒,既溶酶体。 功能:趋化运动和吞噬功能。进入组织器官后转变为各种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破骨细胞)。
(5)淋巴细胞:按体积大小可为分大、中、小三类。小淋巴细胞在血液中数量最多,直径6-8微米,核圆形或肾形,染色质呈粗块状,胞质少,染成天蓝色 ,内含少量的嗜天青颗粒。功能:免疫功能。

第2题:

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正确答案:红细胞直径约7.5m,呈双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细胞质内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能结合O2和CO2。红细胞有一定弹性和形态可变性。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左右,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脾、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噬。

第3题:

试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特征。


本题答案:(1)基底层细胞:位于表皮最下层,是一列圆柱状细胞,长轴垂直,排列整齐,似栅栏状,胞浆嗜碱性,核卵圆形,含不等量黑素。(2)棘层细胞:多角形,4~8列,有棘突(桥粒)相互连接,细胞间隙内组织液流通,愈近表皮层愈扁平。(3)颗粒层细胞:2~4列,扁平或棱形,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4)透明层细胞:扁平无核,仅2~3列,细胞界限不明显,HE染色切片内为无色透明。(5)角质层细胞:为表皮角朊细胞分化的最终产物,失去生物活性,结构模糊,扁平无核。

第4题:

试述羊毛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正确答案: 羊毛纤维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品质较差的羊毛中心还具有髓质层。
(1)鳞片层:由扁平鳞片细胞以环状、瓦片状或龟裂状覆盖于毛干上,
形成鳞片层。细羊毛多数为环状鳞片,以不规则形状的环圈套在毛干上,环圈的上端形成一定张角,有些羊毛的鳞片似瓦片状、龟裂状、水波纹状覆盖在毛干上。鳞片层是引起羊毛毡缩性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能保护羊毛纤维不受或少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产生性质变化。
(2)皮质层:鳞片层内侧为皮质层,是组成羊毛的主体,与羊毛性能关系
密切。皮质层由纺锤形皮质细胞以胞间物质聚集而成。按细胞性质不同可分为正皮质细胞和偏皮质细胞,在卷曲细羊毛中,两种细胞呈双侧分布。卷曲少的林肯毛呈径向分布,无卷曲的头发呈随机分布。
(3)髓质层:由海绵状角质,似菱形、多角形或立方形细胞组成,相互重叠成内含大量空气的蜂窝状多孔性组织。髓质层的存在,降低了羊毛纤维的使用价值。

第5题:

试述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的分类,光电镜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


正确答案: 视细胞是感受光线的感觉神经元,又称感光细胞。细胞分为胞体、外突和内突三部分。外突中段有一缩窄而将其分为内节和外节;内节是蛋白质合成的部位,外节为感光部位,含有大量平行层叠的膜盘,是由外节基部一侧的胞膜向胞质凹陷而成,膜中有能感光的镶嵌蛋白。内突末端主要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根据外突形状和感光性质的不同,感光细胞可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视杆细胞细长,核小、染色深,外突呈杆状,内突膨大呈小球状。其膜盘与细胞表面胞膜分离,形成独立的膜盘,并不断向外节顶端推移,顶端的膜盘不断老化脱落。其感光蛋白是视紫红质,感弱光。视锥细胞外形较视杆细胞粗壮,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浅,外突呈圆锥形,内突末端膨大呈足状。膜盘大多与细胞膜不分离,顶端膜盘也不脱落。其感光物质是视色素,感强光和颜色。

第6题:

细胞分化是指同源细胞逐渐发育为具备以下特征的另一类细胞的过程()

  • A、形态结构稳定,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不稳定
  • B、形态结构不稳定,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稳定
  • C、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稳定,生化特征不稳定
  • D、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均不稳定
  • E、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均稳定

正确答案:E

第7题:

试述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正确答案: (1)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2)细胞呈球形。
(3)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血液中多见2~3叶核的细胞,杆状核的细胞较幼稚。
(4)胞质内由许多细小的颗粒,可分为特殊颗粒和嗜天青颗粒两种,前者数量较多,体积较小,电镜下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溶菌酶和吞噬素等;后者数量较少,体积较大,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溶酶体。
(5)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第8题:

简单比较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
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第9题:

试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正确答案: 成骨细胞位于成骨活跃的骨组织表面,常单层排列,胞体呈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与相邻的成骨细胞或骨细胞突起形成缝隙连接。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嗜碱性。电镜下见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骨细胞产生有机骨基质并释放基质小泡,小泡内含小的骨盐结晶,小泡膜上有钙结合蛋白,可促进钙盐的沉积。当成骨细胞被骨质包埋后,便成为骨细胞。
破骨细胞数量较少,位于骨组织表面,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直径30~100m。含有6~50个核,胞质呈泡沫状,多为嗜酸性,贴近骨质的一侧有皱褶缘。电镜下,该部位有许多不规则的指状突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破骨细胞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

第10题:

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和菌落特征。


正确答案: (1)细菌的个体形态为球状、杆状、螺旋状。菌落特征为:菌落比较小,表面湿润、光滑、比较粘稠、用接种环容易挑起,菌落颜色十分多样。
(2)放线菌的个体形态为菌丝状,菌落特征为: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以及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象等。
(3)酵母菌个体形态为球形、卵圆形、椭圆形、香肠状等。其菌落特征为:酵母菌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但大而厚,呈油脂状或蜡脂状,表面光滑、湿润、乳白色或红色。培养时间长时菌落表面发生皱折,有酒香味。
(4)霉菌的个体形态为菌丝状,菌落特征为:菌落疏松,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较细菌菌落大几倍至几十倍,菌丝在表面蔓延,菌落无固定大小,有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