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PS测f中,对点位有何要求?

题目
问答题
在GPS测f中,对点位有何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初测平面控制时,点位选定除满足GPS控制要求外,尚需考虑有利于后续加密附合导线或施工放样的需要。一般每隔( )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间距为500~1000m的GPS点。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解析:

第2题:

界线测绘中,界桩点的平面坐标测量采用的方法有()。

A:测边测角交会
B:光电测距附合导线、支导线
C:GPS大地水准面拟合
D:GPS定位
E:三角高程

答案:A,B,D
解析:
界桩点平面坐标的测量方法有GPS定位、光电测距支导线、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测边测角交会等。对于高程测量,可以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或GPS大地水准面拟合计算方法。

第3题:

对测全水分的煤样有何技术要求?


参考答案:(1)试样的粒度需要符合要求,粒度应小于6mm;
(2)干燥温度必须按要求加以控制;
(3)干燥时间必须按要求加以控制。

第4题:

汽轮机热力试验中温度测点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为了确定工作介质的焓值,温度测定应尽量靠近相应的压力测点。每一个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主要温度,应在互相靠近的部位上布置两个独立的测点,并取两个测量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处的工质的温度,当两个度数的差值超过1%时,就必须作分析研究,并且尽可能设法缩小或消除差别。

第5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测区基础控制测量工作,测区面积约1800km2,地势平坦,无CORS网络覆盖。工作内容包括10个GPS C级点GPS联测、三等水准连测及建立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测量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及1 985国家高程基准。


测区已有资料情况:测区周边均匀分布有3个国家GPS B级框架点,一条二等水准路线经过测区。


观测设备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双频GPS接收机(5mm+1ppm)3台套,DS1水准仪1套。


技术要求:GPS C级网按同步环边连接式布网观测;按照三等水准连测GPS C级点高程;


采用函数f(χ,y)=a0+a1x+a2y+a3χ2 +a4 y2+a5χy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


经GPS观测、水准连测及数据平差处理,获得了GPS C级点的CGCS2000坐标及1985高程成果。某GPS三边同步环各坐标分量情况统计见表。



拟合方法:利用GPS C级成果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经检验精度为±0.05m。


问题:


1.本工程共能建立几个同步环?计算本工程的独立基线数有几条?


2.根据本项目给出的某同步环给出的数据(见表)计算各坐标分量残差与同步环闭合差。


3.简述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何检验本项目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精度?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共需建立几个同步环?计算本工程的独立基线数有几条?


答:由题意,GPS控制点数n=10+3,接收机数k=3。 3台接收机只能构成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同步图形,边连接是指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一条边(即两个公共点)相连,3台GPS接收机为了完成C级测量,至少要构成v=8个同步图形,两个同步图形有u=2个公共点,全网观测时段数C=11;基线向量总数J=C*k*(k-1)/2=33条;独立基线向量数J=C*(k-1)=1 1*2=22条。



2.根据本项目给出的某同步环给出的数据(见表)计算各坐标分量残差与


同步环闭合差。


答:各坐标分量残差:


Wχ=14876. 383+(-7285. 821)+(-7590. 560)=-0.002m


Wy=2631.812+14546. 403+(-17178. 218)=-0.003m


Wz=8104. 319+( -153 78. 581) +7 274. 25 7=-0.005m


同步环闭合差:



3.简述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何检验本项目高程异常拟合


模型的精度?


答:(1)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建立过程:


①选点:


选取n个(n一般要求大于待估参数个数,本题待估参数为6)在测区内分布


合适的公共点(同时具有三等水准高程和GPS大地高的点)。设各点数据为(χi,yi,Hi,hi,其


中i=1,2,…,n),H为大地高,h为水准高程。


②坐标重心化:



计算重心坐标:,其中i=1,2,…,n



公共点坐标重心化:,其中i=1,2,…,n


坐标重心化的目的是提高计算精度(注:坐标重心化不是必须要做的)。


③计算高程异常:


计算公共点高程异常:ξi=Hi-hi,其中i=1,2,…,n


④建立误差方程:


按公式建立误差方程,v为改


正数。


应用最小二乘原理计算得到待估参数aj的估值(其中j=1,2,…,6)。


⑤建立拟合模型:


测区待定点k的高程异常按以下模型计算:



拟合的水准高程为:


(2)检验本项目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精度:


①按上述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的各检验点高程异常ξ与其实测高程异常ξ计算高


程异常不符值△(△=ξ);


②计算高程异常不符值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


(3)求取参与拟合的联测点拟合后的中误差,可得内符合精度,将检核点代入模型计算,求


取得到的中误差即为外符合精度。




第6题: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控制要求外,一般每隔()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间距500m至1000m的GPS点。

A:2
B:3
C:4
D:5

答案:D
解析: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控制要求,尚需考虑有利于后续加密附合导线或施工放样的需要。点位应选在离线路中线50~300m、稳固可靠且不容易被施工破坏的范围内,一般每隔5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间距在500m至1000m的GPS点。

第7题:

在界桩点平面坐标测量中,当点位中误差要求不大于1m时,要采用()测量方法。

A:GPS定位
B:光电测距支导线
C:光电测距附合导线
D:测边测角交会

答案:A
解析:
界桩点平面坐标的测量方法有GPS定位、光电测距支导线、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测边测角交会等。当点位中误差小于或等于1m时,要采用GPS定位测量方法。

第8题:

在GPS外业施测的过程中,天线的对中、整平和(  )应符合精度要求。

A.调试
B.定位
C.定向
D.避雷功能

答案:C
解析:
天线应与周围物体相隔一定的距离。天线的对中、整平和定向应符合精度要求,并应精确地测天线高。在作偏心观测时应精确测定偏心元素。

第9题: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要求外,一般每隔()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边长为500~l000m的GPS点。

A3

B5

C6


C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要求外,一般每隔5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边长在500至1000m的GPS点。故选D。

第10题:

土石坝表面变形测点布置一般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平行坝轴线的测线不宜少于4条,宜在坝顶的上、下游两侧设1条~2条;在上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设1条;在下游坝坡1/2坝高以上设1条—3条;在1/2坝高以下设l条~2条(含坡脚1条)。对软基上的土石坝,还宜在下游坝趾外侧增设1条~2条。测点间距,一般坝轴线长度小于300m时,宜取20m~50m;坝轴线长度大于300m时,宜取50m~l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