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要求外,一般每隔()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边长为500~l000m的GPS点。A 3B 5C 6

题目
单选题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要求外,一般每隔()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边长为500~l000m的GPS点。
A

3

B

5

C

6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GPS测量控制网布设要求中,当GPS控制网相邻点间的距离大于20km时,宜选用( )。
A.单频接收机 B.高频接收机
C.双频接收机 D.低频接收机


答案:C
解析:

第2题:

采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初测平面控制时,点位选定除满足GPS控制要求外,尚需考虑有利于后续加密附合导线或施工放样的需要。一般每隔( )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间距为500~1000m的GPS点。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当GPS馈线较长,衰减过大无法满足接收要求时,可增加线路放大器(GPS线放)进行补偿,GPS线路放大器最多应不超过()个。

A.4

B.3

C.2

D.1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下面关于GPS控制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GPS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一、二、三、四等
B:利用GPS可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网
C:直接以测图为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GPS图根控制网
D:利用GPS技术建立的控制网,称为GPS网
E:GPS网中各控制点可以不相互通视

答案:C,D,E
解析:
GPS网按精度可以分为A、B、C、D、E五级,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一、二、三、四等,故A不对。GPS测量的是大地高,需进行水准拟合得到正常高,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国家一、二等水准网还必须用水准测量,故B不对。GPS要求测站对天空视野开阔,各控制点可以不相互通视,如果为了工程应用,则需要考虑各控制点相互通视。故选CDE。

第5题: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控制要求外,一般每隔()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间距500m至1000m的GPS点。

A:2
B:3
C:4
D:5

答案:D
解析: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控制要求,尚需考虑有利于后续加密附合导线或施工放样的需要。点位应选在离线路中线50~300m、稳固可靠且不容易被施工破坏的范围内,一般每隔5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间距在500m至1000m的GPS点。

第6题:

关于GPS网在布网时应注意的事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选点时要考虑与下一级控制网(点)的通视要求
B.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处,避开高压电线、变电站、电视台设施
C.对于地物较为密集的地方,最适宜布设GPS网
D.点位布设尽量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答案:C
解析:
C项,对于地物较为密集的地方,不适宜布设GPS网。

第7题:

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进行布设。

A:导线
B:GPS测量
C:三角网
D:方格网
E:边角网

答案:A,B
解析:
选项C(三角网)和选项E(边角网)需要通视条件良好,不适应于线路这种线性工程;选项D(方格网)适用于建筑物轴线相互平行或垂直的场区。故选AB。

第8题:

GPS点位置选择要求中,当GPS点间需要通视时,应在附近设方位点,两者之间的距离(),其观测精度应与GPS点相同。
A.不宜小于500m
B.不宜小于100m
C.不宜大于300m
D.不宜小于300m


答案:D
解析:

第9题: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要求外,一般每隔()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边长为500~1000m的GPS点。

A:3
B:4
C:5
D:6

答案:C
解析:
使用GPS测量法进行线路平面控制,在选取GPS点位时,除了满足GPS要求外,一般每隔5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边长在500~1000m的GPS点。其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加密平面控制点工作(一般采用全站仪导线方法加密)提供方便。故选C。

第10题:

GPS静态测量地籍平面控制网一级点时,其平均间距为()左右。

A:500m
B:1000m
C:1500m
D:2000m

答案:B
解析: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规定,GPS静态测量地籍平面控制网一级点时,其平均间距为1000m左右。故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