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思想教育只是班主任和思想老师的事儿,你怎么看?

题目

有人认为思想教育只是班主任和思想老师的事儿,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当中,所以,思想教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思想老师的事儿,同时也需要家长、各任课老师和全社会的关注。
首先,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子女思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同时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思想,并帮助孩子改善一些不良思想认知。
其次,除班主任和思想老师外,各任课老师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接触对象,其上课时所表现出的言谈举止,会在不经意间被学生效仿。所以,任课老师不只是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同时应该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最后,任何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组织,尤其是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更容易受到社会这个大染缸的影响,所以,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入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队伍中来,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多传播一些正能量,给青少年起到榜样作用。
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需要我们格外关注,每一个人,不论身份和年龄,都应该为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人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老师的职业会被取代,由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我认为老师的职业不会被取代,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教育的本质不变,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为成人、育人而生的。教师的
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需要通过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塑造学生的品质等。
第二,教师的工作职责不变,教师对于人才培养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就要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机器没有感情,影响不了人,但是教帅可以。
第三,学牛成长的需要不变。在孩子们踏入社会之前,他们还需要获取除了知识以外的东西,他们需要有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来适应社会。教师是这条路的引路人、是孩子们路途的互动者,更是作为帮助者的角色一直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因此,教师的职业不会被取代。

第2题:

有人说老师应该德育为先,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我同意这种说法。
第一,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龄丿儿童青少年时代,是长身体、增知识,逐步形成人
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第二,道德教育需要循儿L童成长规律,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循序渐进;
第三,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
首位,立德树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有高度的道德素养,又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真实本领。

第3题:

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两会期间,在谈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指出,只强调形式,把学习传统文化弄成作秀是不对的。这为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敲响了警钟。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命题会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内容,古诗文阅读量会
  
  增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对于生活在现代汉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学生就就算读了上万遍,也只能称得上是“滚瓜烂熟”,而非“融会贯通”。也有人认为有的家长喜欢晒孩子孩童时期的知识储备,三岁会背唐诗,五岁能念宋词,诸如此类。实际上,这展示的只是孩子的记忆力与早教水平,孩子哪里会感受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春意与韵味,哪里会知道“低头思故乡”究竟是何种心境。
  
  因此就有人质疑,弘扬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只不过是形式主义。这些文化已然过时。其实传统文化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着做人、学会做人。读《论语》,我们体会仁义礼智信;读《庄子》,我们感受道法自然;读《墨子》,我们学着兼爱非攻……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抓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青少年才能建立健康的是非观、义利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国人的共同文化密码和价值观,这种文化黏合剂不仅提升了文化自信,而且有助于消弭社会裂痕,形成牢固纽带。
  
  当前,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代,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追求片面发展和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方式,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向教育和引导,从而导致对民众的传统文化漠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诚信意识也呈逐渐下降趋势。有些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也迎合年轻人的需求。过多播放韩剧、美剧及流行娱乐节目,人们对西方文化的片面理解也让中国文化边缘化,人们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让社会的风气比较浮躁,崇洋媚外的思想普遍存在,很多人一定记得圣诞节,但不一定记得端午节和重阳节,中国传统的孝道、感恩等传统思想也呈滑坡趋势。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这个国家的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国家的文化发展。
  
  第一、政府要有转播传统文化的意识,这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二、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媒体也应引导在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应尊重我们本国的国情,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探索我们自己的悠久文化历史,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再放光芒。
  
  第三、我们要抓住机遇,扩大与其它国家的交流,建立国际文化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大胆地引进国外先进文化,为传统文化增加活力;另一方面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如这次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大胆引用传统文化,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也有助于消除世界对中国的误解。

第4题:

有人认为,幼儿教师是主体地位,幼儿就得听老师的,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育儿为本的儿童观,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有自主发展的权利,教师只是引导着/支持者/鼓励者,而不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5题:

有人认为男生当老师没出息。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1.综合概述。
对于男生当老师没出息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一种职业偏见,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男生当教师同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2.具体阐述。
第一,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一是职业崇高性。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二是社会地位提高。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都向教育倾斜,教师的待遇和地位都在逐渐提高,正在成为最富有魅力的行业之一。
第二,产生偏见的原因。一是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的要求相对较低,教育教学工作非常简单,再加上薪酬待遇不高,所以不太适合男生;二是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考量下,人们普遍认为男人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而非从教。
3.点题升华。
第一,国家应建立健全男教师的培养机制,同时加大对男教师生活和社会压力的关注,通过合理的晋升机制和薪酬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男生加入到教师行业中来。
第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调整大众对男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偏见,为男教师成长和队伍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6题:

老师只是教书匠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此说法是错误的。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第一,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
第二,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分别进行教育。
第三,教师具有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和深远的。所以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方方面面。

第7题:

有人认为应该多批评学生,有人认为应该多表扬学生,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针对上述现象,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每个学生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老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多鼓励,多表扬学生。
第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该做到张弛有度。
第三,作为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公平合理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第8题:

有人说当幼儿园老师心态会越来越年轻。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1.提出观点。
幼儿教师每天跟天真无邪的幼儿在一起,心情比较愉悦,所以心态会越来越年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幼儿教师工作中面临的一些压力,要学会释放压力,永葆年轻的心态。
2.具体阐述幼儿教师心态年轻的原因。
第一,与教育对象有关。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天真烂漫的小朋友,跟他们打交道比较简单,没有成人间的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心态会很放松、乐观。
第二,与教学内容有关。一是课程设置上,音体美等课程是幼儿园的重点课程;二是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上,以唱歌、跳舞、绘画、游戏等为主要活动形式。这些内容有助于教师保持愉快的心情。
第三,与坚定的职业信念有关。能够正确看待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甘于奉献,不求索取,很容易从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和荣誉感。
3.点题升华。
第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教师要热爱幼儿教育这个职业,尊重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给孩子以尊重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尊重。
第二,提高保教实践技能。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善于处理幼儿的各种突发情况,降低工作压力,以使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第三,保持身心健康。幼儿教师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精力旺盛的健康身体,从而把精力放在教育孩子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把负面的情绪带到教学中去,影响孩子们的情绪。

第9题:

有人说老师应该耐的住寂寞,守的住清贫,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无数孩子的梦想,但是真正能坚守下来的却不多,因为真正成为教师以后才发现,需要我们付出的还有很多。
首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对高层次有所追求。而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所以,不管是在哪里贡献的教师,生活都是有保障的。所以,老师的生活并不完全是清贫的状态。但是,想要靠教师这个职业实现物质上的大富大贵是不可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老师要为人师表、爱国守法。但是我们在精神上是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收获的,学生的成长、社会的肯定,都是我们的“富贵”。
其次,作为老师,一定要有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要经得住诱惑,潜心学习教育需要的知识,不断储备,老师有常流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所以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学校这片净土。而所谓的清贫,也是内心里的清正廉洁、公平公正、用心对待每位学生。
总之,现今社会,老师的基本生活是可以得到满足的,在岗位上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里有学生、有教育,经得住诱惑,才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第10题:

有人说老师心理健康的污染就是对学生的污染,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同意此观点。教师心理健康,给学生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