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杀害丙,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枪。结果甲击中丙并致其死亡,乙则因心理害怕,手发抖而未击中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乙如果事前有共同预谋,则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构成犯罪中止D、甲、乙如果事前无共同预谋,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题目

甲、乙杀害丙,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枪。结果甲击中丙并致其死亡,乙则因心理害怕,手发抖而未击中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B、甲、乙如果事前有共同预谋,则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构成犯罪中止
  • D、甲、乙如果事前无共同预谋,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乙之间素有矛盾,一日甲为杀害邻居乙而赠送给其一盒下了毒的点心,乙怀疑有诈,遂将点心送给门口玩耍的小孩丙吃,致丙死亡。则下列哪项不正确?( )

A.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联系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对丙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态是直接故意

D.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正确答案:A
【考点】因果关系的中断;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解析】丙的死亡是由于食用了有毒的点心,虽然毒是甲下的,但是,直接导致丙死亡的是乙利用了甲下毒的点心作为工具,而故意将有毒的点心给丙吃。导致丙死亡的结果,所以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联系,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甲投毒的行为不是针对丙的其没有杀丙的故意,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甲投毒出于杀害乙的故意。而且实施了下毒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乙发现了,出于行为人的意料之外,甲因此不可能达到杀害乙的目的,是未遂状态。乙只不过是怀疑点心有问题,他并不确知有毒,故给丙吃点心的行为是放任心态,故应为间接故意。

第2题:

甲与乙通奸,共谋毒杀乙之夫丙为此,甲弄来一包砒霜交给乙,甲乙伺机下毒,乙后悔,没有下毒且到公安机关自首。对本案的正确处理是( )。

A.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业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正确答案:D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本题中。乙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中止,而甲未能实现犯罪既遂的原因是意志以外的原因,故构成犯罪未遂。

第3题:

甲在林中打猎,因距离较远,甲看不清远处的乙,但是甲想不管是不是人都得打,于是开枪射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死亡持放任的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B.甲若开枪击中乙,并致使乙死亡,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若开枪击中乙,仅致使乙受伤,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甲若开枪未击中乙,则甲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考点】间接故意犯罪
【解析】题中甲的心理状态属于“概括的故意”,对行为人的处罚要视结果而定:因甲对乙的死亡持放任态度,则甲主观上为间接故意。甲若开枪击中乙,仅致使乙受伤,则甲构成故意伤害罪。甲若开枪未击中乙,则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4题:

甲与乙共谋枪杀丙,两人先后开枪,甲未击中丙,乙击中丙,造成丙死亡,甲构成( )。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犯罪终止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B

第5题:

甲与乙共谋次日杀李某。次日,甲因胃痛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李某。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甲承担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E.甲与乙共同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E

第6题:

甲、乙未经共谋,偶然同时在某处故意对丙开枪,导致丙死亡。但是,由于子弹身穿,无法找到进行鉴定,因此,丙身上的子弹究竟是甲还是乙发射,无法查明。对甲、乙行为的处理,正确的观点是:( )

A.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乙均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可以将甲、乙视为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D
【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本题考点在于“同时犯”的责任问题。故意杀人,没有导致死亡结果,或者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确定的,都只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如果甲乙经过共谋,就应选D。

第7题:

甲、乙共谋杀丙,甲先发一枪将丙打死,乙又对丙的尸体连开数枪,则

A.甲、乙为共谋共同正犯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D.乙构成侮辱尸体罪


正确答案:C

第8题:

甲、乙共谋杀死丙,两人同时开枪向丙射击。甲乙都没有击中目标,但乙将丙身边的小孩打死。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A.二人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的共同犯罪

B.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并实行数罪并罚

C.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二人对小孩死亡的结果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C
【考点】共同犯罪;罪数
【解析】甲、乙二人具有共同的杀人故意,但没有造成丙的死亡,所以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的共犯。故A正确。乙另造成了小孩死亡的结果,根据法定符合说,乙以杀人故意杀丙却致小孩死亡.小孩与丙属同一犯罪构成直接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故C正确。甲乙在故意杀人罪(未遂)范围内成立共犯,分别处罚,对甲定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乙定故意杀人罪(既遂)。

第9题:

甲将乙从屋顶推下,在乙要坠地之前,丙用枪射穿乙的心脏,造成乙死亡,对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案:ACD

解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虽然乙是丙直接杀死,但是乙落地之后,如果没有这一枪,也极有可能死了。而结果是,乙死了

第10题:

甲与乙共谋枪杀丙,两人先后开枪,甲未击中丙,乙击中丙,造成丙死亡,甲构成( ).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B
25.B[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构成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两人合谋属共同犯罪,不管谁致他人死亡,均属犯罪既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