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从其所在的公司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构成盗窃罪。()

题目

王某从其所在的公司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构成盗窃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郑某是一名电脑工程师,他通过计算机终端访问甲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得该公司的生产技术秘密。郑某将该技术秘密出卖给甲公司的竞争对手乙公司,获取了高额利润,郑某的行为给甲公司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郑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侵犯商业秘密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参考答案:B

第2题:

旅店房客王某疑同屋旅客于某为巨商,遂假意逢迎,伺机将于某灌醉,从于某身上翻出空白支票一张。王某凭此与甲公司签订一笔价值10万元的合同。甲公司经查得知,该支票因原单位已更换印鉴,现已失效,故未发货。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未遂)。


参考答案:错

第3题:

第 16 题 甲科技公司最新研制的特效减肥仪上市,该公司对相关技术资料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某技术人员田某从市场购得一台该公司生产的减肥仪,通过拆解掌握了该产品的技术原理,并自行组织生产相同的产品,下列关于田某的此项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田某取得和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行为是合法的

B.田某的行为属于以盗窃的方式侵犯甲公司的商业秘密

C.田某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取商业秘密,但不得使用该商业秘密组织生产

D.田某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核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根据规定,通过自行开发研制或“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不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本题中,田某通过自行拆解掌握了该技术秘密,不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情形中的第一条规定,田某组织生产使用该技术秘密的行为,不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情形的第二条规定,因此田某的行为是合法的。

第4题:

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本案中:( )

A.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

B.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

D.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正确答案:B
王某与张某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没有共同的犯罪意思表示,二人的行为是各自独立完成的,故不构成共同犯罪。王某故意伤害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借李某“不省人事”之际,拿走“手机、钱包”,构成盗窃罪。

第5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

B.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000元

C.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4万元

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4万元


正确答案:C

第6题:

甲是某网站安全员,他通过计算机终端访问乙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了该公司制作陶瓷器皿配方的商业秘密,并将其卖给丙公司,获利20万元。甲构成何罪?( )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侵犯商业秘密罪


正确答案:D
【考点】侵犯商业秘密罪
【解析】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要求侵入的是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而甲侵入的是商业公司的计算机系统,不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甲窃取乙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并卖给他人获取非法利益20万元,符合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特征。

第7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

B.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000元

C.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4万元

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4万元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说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构成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刑法第265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更为明确的规定,该解释第8条规定,盗用他人公共信息网络上网账号、密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本题中,王某“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为了获利而出售该上网账号和密码让他人使用,构成盗窃罪。关于本题盗窃数额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第10项规定,明知是盗接他人的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盗窃数额按合法用户为其支付的电话费计算。……盗窃数额不能按照罪犯最终所得的数额认定,而是应按照被盗财物的实际价值认定,应认定该公司损失的4万元为盗窃数额。故本题选C项。本题中王某的行为并不构成诈骗罪,因为诈骗罪必须是被害人基于该错误认识而“自愿”地交付财物或处分财物。某公司并非因为对王某行为的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上网账号和密码。

 

第8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网络游戏的账号和密码后,以每个月5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6000元,给该公司造成5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6000元

B.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万元

C.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6000

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万元


正确答案:B
【考点】诈骗罪;盗窃罪数额的认定
【解析】帐号和密码是有价值的,王某采用秘密的手段窃取网络游戏的帐号和密码,因此,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数额的认定,应当以该犯罪给被害方造成了的损失为标准计算。因此,数额应当是5万元。

第9题:

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有:

A、某甲是某公司的技术人员,掌握着该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后从该公司辞职到了另一家公司,并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披露给另一家公司

B、王某从其所在的公司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

C、王某通过金钱利诱的方法获取了某公司的商业秘密后进行使用。获取非法利益

D、某甲从某乙处获取了一项技术成果,但其应知该项技术成果是某乙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人的商业秘密而仍然使用


参考答案:ABCD

第10题:

王某系某银行工作人员,一日其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窃取了该银行客户许某的信用卡信息资料,对于王某的该行为应当认定为()。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持有、运输、出售、购买、提供伪造的信用卡,非法持有、骗领信用卡罪
C.构成职务侵占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
根据《刑法修正案(五)》的规定,持有、运输、出售、购买、提供伪造的信用卡,非法持有、骗领信用卡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本罪定罪处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因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而依照本罪定罪处罚的,应从重处罚。所以应当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