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热爱生命》一课,老师安排以下教学活动:把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标出来,谈一谈它们各自的特点?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你组观点。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不恰当的是()。A、该活动意在让学生领会本文的艺术特点B、小组活动应该突出重难点,这个点不应该设计为教学活动C、教师在讨论时要及时给予指导D、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

题目

执教《热爱生命》一课,老师安排以下教学活动:把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标出来,谈一谈它们各自的特点?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你组观点。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不恰当的是()。

  • A、该活动意在让学生领会本文的艺术特点
  • B、小组活动应该突出重难点,这个点不应该设计为教学活动
  • C、教师在讨论时要及时给予指导
  • D、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孩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 )。

A.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提出类似角度的问题,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B.具体分析学生的思路,借助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感知散文诗的特点,解决学习疑惑
C.搁置突发性问题,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课后自行广泛查阅资料,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D.把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小组,展开辩论活动,把文本解读活动转化为课堂言语活动,转化课堂矛盾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教师的课堂应急反馈。

A项:确实应该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但是仅仅这么做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有效的教学措施,排除。

B项:分析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去感知《金色花》这篇散文诗的特点,从而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惑,是有效的教学措施,当选。

C项:搁置突发性问题是不合适的,会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是有效的教学措施,排除。

D项:将一堂阅读课中的文本解读活动转化为课堂言语活动,会打乱课堂进度,影响教学进程,不可取,不是有效的教学措施,排除。

第2题:

执教《陋室铭》一课,教师实施了以下教学活动:
导入:讲述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的一段传说;范读:老师范读全篇,学生边听边标出疑难字词,尝试翻译;小组讨论:对幻灯片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派代表回答;拓展延伸: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恰当的是(  )。

A.以传说导入课文。时间过长,不如直接揭题导入效果好
B.缺少学生自己朗读体验感知的过程。以老师的读代替学生读
C.拓展延伸偏离了课文主旨,不利于“惟吾德馨”主题的升华
D.整体教学活动体现了“听听一读读一画画一议议一写写”的模式

答案:B
解析:
刘禹锡在贬地因受排挤写作《陋室铭》的传说,恰能体现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旨意,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开门见山直接揭题好,故A项错误;C项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家起名进行拓展,恰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惟吾德馨”的主旨,错误;D项并没有体现“读读”这一环节,缺少学生个人读与集体读的过程,错误;B项指出了该教学活动缺少学生自读体验的失误,正确,当选。

第3题:

在《学校标志设计》一课中,合适的教学活动是( )。


A.教师设计,学生制作标志
B.师生探究,学生自主设计标志
C.教师提供设计范本,学生临摹
D.学生直接模仿其他学校标志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活动实施。《学校标志设计》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此领域课程主要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选项中B中,师生探究,学生自主设计标志。才能够实现此目标。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能实现形成学生设计意识的教学目标,所以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4题:

执教《孔乙己》一课时,老师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小说中几处写到众人哄笑的地方标出来,谈一谈这段为什么引众人发笑。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你组观点。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不恰当的是()。

  • A、该活动意在让学生领会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
  • B、小组活动不应占用课堂时间,应在课下进行
  • C、教师应在小组间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
  • D、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

正确答案:B

第5题:

某教师在进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教学时,开展了“寻找身边的民族精神”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讨论,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表现。该教师组织开展学生探究活动旨在( )。

A.展示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B.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体系
C.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会观点
D.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民族精神”的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表现是初中思想品德国情教育的重要部分,更是新时代中学生理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因此该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领会观点。

第6题:

执教《祝福》一课,教师让学生思考:“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试着找出并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以描述人物命运的关键动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
B、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就能步步深入,明确课文主题
C、该题简单易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答问的积极性
D、运用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符合小说教学规律

答案:B
解析:
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动词”为教学切人点,题旨直指课文凝练的语言特色和作家深蕴在词语中的感情,题目问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步步深入明确主题。A、C、D项表述正确。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对的,但也要恰当引导和拨乱指正,否则课堂就会“一团糟”,“就能”一词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当选。

第7题:

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以下对教师的这一做法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设计
B、能够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
C、这是初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快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
D、意在鼓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勇于表达自己、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分析能力。
【答案】C。
【解析】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的设计是着眼于课文内容及学生的表达的.而不涉及对文本文体的了解,C项说法错误,当选。

第8题:

以下是某教材教学指导书对“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节内容的教学给出的教学建议:“本章设计的知识概念较多,如果仅仅以阐述知识点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开展学生参与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了解信息技术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按照这一建议,你认为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特点?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答案:
解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有7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学习任务设计、组建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协作学习资源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等环节。 其中,学习任务的设计、组建学习小组和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合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点。

第9题:

有位老师在进行《溶解》一课教学时,给每组学生提供了材料:盛有水的烧杯,筷子,小包盐。并让学生猜一猜食盐放入水中会不会溶解,然后让学生实验:把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食盐不见了。接着教师分别做了沙子、高锰酸钾是否溶解的演示实验。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填书上的表格:石子、红糖、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是否溶解。这些为什么不是科学探究活动?如果你教这个内容,怎样来设计探究活动?请写出探究活动设计思路。
(1)食盐的溶解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还让学生进行猜想是无意义的。学生已知结论,教师让学生做食盐溶解实验,显然这是一种验证性实验,而不是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看,这一活动过程教师处于主动状态,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行为缺乏主动性,因此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
(2)探究活动设计思路要体现:
①紧扣探究活动主题,活动要有探究价值;
②设计科学合理、方法新颖,让学生多感观参与和思维参与。

第10题: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采用下列哪种教学活动最合适?()

  • A、集体授课
  • B、个别化教学
  • C、小组活动
  • D、现场教学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